漢字的起源是什麼

  漢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那麼,呢?
         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後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於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後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樹”就畫成樹的模樣,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於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並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型別——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於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於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鐘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從此以後,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以後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型,也湧現出了像“鍾、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而隨著漢字的發展,漢字的個數也越來越多,於是就出現了一種便於人們查詢漢字的工具,像《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於一些筆畫過於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簡化,使人人都能識漢字、用漢字,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筆畫最多的漢字

  使用的漢語中邉面的biang是筆

  畫最多的漢字,異體字共有45筆,繁體字共有59筆。biangbiang面是源於陝西的一種

  ,現在也是一家麵館的品牌,還在使用這個字,但這個字字典中查不到biang字的寫法。面

  關於biang,有一個字謎:

  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做了個馬大王。左一扭,右一扭,中間來了個言婁婁。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開口,工字裡面走 。

  心字底,月字旁,留道金鉤掛馬塘,

  漢字的特點與魅力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

  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