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神話故事大全集

  神話故事是處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蠻荒時代的人們憑藉幻想支配自然、征服自然而創作的,是人類最早的藝術文學作品,是人類文學的先河。那麼你對神話故事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千年應龍

  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根據《述異記》的描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篇二:常羲沐月

  《山海經》中,常羲又被稱為“女和月母”,因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稱之為“月母”,而所謂“女和”,則大概是因為她擔當著調和陰陽的重任。為什麼月神要調和陰陽?這是由中國曆法的特點所決定的。由於太陽的周而復始的公轉決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迴圈,所以要根據太陽的執行確定曆法的季節,中國傳統曆法中的節氣就是典型的節氣;另一方面,由於月相的晦朔弦望的變化十分明顯,可以據以紀日子,所以中國傳統曆法又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月份,由此就形成了典型的陰陽合曆。陰陽合曆方便百姓使用,說到這裡,就可明白月神常羲為什麼叫“女和月母”了,因為常羲負責制定陰曆月份,因此她必須保證陰曆月份能夠與陽曆的季節相協調,也就是說調和陰陽,所以以“女和”為名。《山海經》說:“有女和月母之國。……處東北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就是說的這個意思。東北方在時間上相當於一年歲末,這個時候就要對一年來日月執行情況進行累計,設定閏月***最初閏月都設定在歲末,叫十三月***,使日月行次實現同步,這就叫“使無相間出沒”。由此可見,常羲所從事的仍是維護宇宙之秩序的工作,所以也屬於創世之神之列。常羲為少昊之母,她與姐姐羲和開創了新天地。

  篇三:西聖王母

  《山海經.西山經》載:「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載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是說西王母大致像個人,形狀威猛,掌管災厲***瘟疫***和刑罰的怪物。另據「列仙全傳」所載: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於三清,十分崇高。 西王母是彙集西華奇妙真氣,降誕於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陰靈真氣,是洞陰至尊。傳說中的女神。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崑崙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西王母。

  篇四: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發鳩山。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叫瑤姬,小女兒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宮無聊,有一天,女娃駕船遊東海而溺,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鳥,棲息在發鳩山,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人們便將此鳥叫作精衛鳥。精衛銜草石由發鳩山飛往東海投入,誓言要填平東海。晉代陶淵明詩曰: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後人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既定永恆目標,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後盾。

  篇五:北溟鯤鵬

  來自莊子的《逍遙遊》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篇六: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傳說身體透明,頭上長有兩角,即牛頭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嚐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並建藥王廟四時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陝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