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的創業故事

  大學畢業生創業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但能成功的還是少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畢業生的創業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1995年,13歲的黃少彬初中畢業後,來到在深圳做小生意的父親那裡。在深圳讀完高中後,他想外出務工。父親難以說服倔強的兒子,就依了他。沒有一技之長,黃少彬只能做體力活:當搬運工、做建築工地散工、當玩具廠工人。

  吃苦,農村出身的黃少彬並不害怕。黃少彬說,2005年,他進了一家生產LED電子顯示屏等產品的企業。拼命地學習、請教、積累,使他脫穎而出。很快,他被提拔為公司的領班,直至部門主管。最後,企業老總把整個公司交給他管理。4年之後,這家小企業在黃少彬的管理下,成為一家上規模的LED產品生產企業。

  2008年,黃少彬的“野心”開始膨脹。他在考察市場後認為:LED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電子顯示屏、景觀裝飾、民用照明、電器等,而目前國內LED產品只應用到了十分之一的市場。而且,LED產品最大的優勢是節能。他說,如果全國所有家庭都有LED照明燈,一年可以節約一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

  帶著自主創業的夢想,2008年5月底,黃少彬帶著5名“老部下”,回高安投資160多萬元,成立了高安市漢唐高晶光電有限公司。在黃少彬的精心管理下,公司得到快速發展。

  來到漢唐高晶光電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各車間生產秩序井然,現代化的生產裝置令人讚歎。在產品測試車間,一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引人注目。黃少彬介紹說,這是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定做的顯示屏,共4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售價是1萬餘元。

  2008年底,黃少彬在深圳創辦了高安市漢唐高晶光電有限公司旗下的第一家下屬公司——深圳市佛士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篇二

  性格脾氣和辦事方式一定是祖上傳下來的,從有記憶到現在這麼多年已經證實了。

  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當了七年班長。這七年來,前面六年是在打架中度過的。因為是在自己村上上的小學,已經靠著班長的身份打下一片天地了,外面村來上學的自然要尊我為老大,手下一群小弟則時不時的因為犯錯誤而受到我的懲罰。六年級,不知怎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轉折,突然就很不喜歡打架了,我想這便是人們所說的“長大了”。

  上了初中,因為“血統”好,所以還被推為了班長,一做又是兩年。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當班長越來越難,所以初三的時候就辭職了。因為學習用功,高考的時候輕鬆考進當時縣城最好的高中——莒縣第一中學,當時的入學成績在班裡排第三,又是當了兩年班長,一年學習委員,中間因為沒有進學生會而一時興起去找校長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學生組織——校博委員會。

  高一趕上了素質教育,老師不再敢管學生了,所以學校一片混亂,談戀愛的風氣蔓延,我也在這風氣之下渾渾噩噩“舒舒服服”地度過了一年。高二換了校長,校風大改,然而我的成績已經滑落到中游,當時夢想的清華北大現在想都不敢想了。後來覺得,考個二本也就不錯了,然而數學很不給力,滿分一百五的,我竟然好幾次都考了四十八分。直到有一天我選擇了藝術高考。

  選擇藝考只是為了更保險地上大學,因為當時的成績上二本已經有點懸了。編導班,一陣風風火火的訓練,一個冬天,濟南、青島、西安考了九所學校,最後就拿到兩個合格證,一個南藝,一個山東經濟學院,現在也改名為山東財經大學了。有些時候我在想,如果我沒來南藝,去了山東財經大學,又會是怎樣一片天地,怎樣一種人生呢?

  2011年3月,我高三。當大家還在拼命做模擬題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籌劃我的創業專案了。我打算高考結束在縣城辦一個文化課培訓班,結果開課當天只招到一個學生。失敗後我有些頹廢。恰好有一個農村親戚的小孩子要我給他補課,我想,那何不在農村開個班呢?結果那個暑假裡我一個月賺了四千塊。這次的成功和這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一直鼓舞著我。

  大一結束後的暑假,還是在農村開班,那個暑假我賺了七千。好景不長,大二的暑假同樣的方式卻只賺了一千塊左右。因為村上有許多人看見辦培訓班很賺錢,所以紛紛開班,價格又比我的低,所以招生嚴重不足導致這次的失敗。究其原因就是這個行業的准入門檻較低,只要是個大學生,是個老師都可以辦。所以我當初“畢業回家開培訓機構”的夢想也破滅了。

  2014年3月,當我正在醞釀新的創業專案的時候,有一個影視學院的朋友問我想不想一起創業,恰好他的想法比較超前,又是社聯同事,為人靠譜,於是組隊創辦了一家傳媒有限公司。一分錢沒有掏卻得到了公司10%的股份,也由不得自己不會沾沾自喜。然而藝術院校出來的創業者大都有很好的創業點子,很強的專業技能,可是在公司管理上很是欠缺,不懂得如何激勵員工和留住員工。我是懂得的,然而我自知人微言輕,所以只好從裡面退出。其實退出了對誰都有好處,對自己來說好像重生一樣,對公司來說又可以少給一個員工發工資了。

  我認為自己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2011年10月,我加入社聯,因為辦事穩妥牢靠,再加上沒有“站錯隊”,所以一路到底做了最高管理層。這段經驗對我在團隊管理上有很大的幫助。我想,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做老闆呢?

  2014年暑假,我在醞釀新的創業專案,但是創業僅僅靠一個人是不行的,於是在暑假期間就開始找創業合夥人。9月份開學以後,找到另外兩位合夥人,面談後一拍即合。我當時就問,你創業圖什麼。一個回答說,圖錢。一個回答說,圖鍛鍊。實際上這是很好的組合。圖錢的人會拼命工作來賺錢,圖鍛鍊的人也會豁出臉皮去鍛鍊。就這樣,我們成立了一個設計團隊,專門從事紀念品設計。2015年1月正式註冊成立了公司,從事設計相關業務。發展至今,公司步入正軌,宣傳力度也在不斷加強。

  計劃始終都是不如變化快的,但是計劃要有,要不斷調整,來適應變化著的環境。我把這個創業專案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可以時不時的生病,但是必須活著,長大了,體格就一定會好的。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的境界我自然是達不到的。我常去想能否成功,能否賺錢,不賺錢的專案就扔,什麼賺錢做什麼。所以汪國真成了詩人,我成了商人。

  未來,未曾來,但我已,在路上。

  篇三

  三年前,三個創業的年輕人加班很晚,突然想吃外賣,在網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滿意的外賣資訊,他們靈機一動:“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一個呢?”

  這個“靈機一動”變成了現在的“外賣庫”,一個蒐羅外賣資訊的網站,最近還推出了外賣庫APP。到目前為止,外賣庫收錄了北京外賣近8000家,提供了外賣選單、電話、地址等詳細資訊,讓想吃外賣的人隨時隨地都能下單。

  這三個年輕人就是外賣庫的創始團隊:孟超、趙珏映和羅晟,現在分別擔任外賣庫的CEO兼總裁、市場副總裁和產品副總裁。

  一起做點什麼

  外賣庫的創始團隊頗為惹眼,他們三個都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孟超是2006清華土木工程系的碩士畢業生,趙珏映是2006年生物系的本科畢業生,羅晟則是2009年機械系的碩士畢業生。

  三個不同年齡、來自不同院系的年輕人結緣於清華大學對外交流協會***簡稱ASIC***,孟超正是ASIC的創始人及首任會長,而趙珏映是ASIC的首批會員及第二任會長,羅晟也曾在ASIC擔任部長。

  作為創始人的孟超,將這個學生團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點一點建立起來。在他的帶領下,ASIC進行過外事接待***比如丹麥首相及惠普總裁***、組織過境外交流訪問。在共同的工作中,孟超與趙珏映、羅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既然大家做事這麼合拍,以後是不是可以一起做點什麼?”孟超這樣提議。

  於是,“一起做點什麼”的想法為他們後來的創業埋下了種子,這個種子在2009年開始生根發芽。

  到底做什麼專案, 一開始目標並不明晰。當時他們三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比利時,一個在香港,雖然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每週還是會抽出時間開兩次電話會議,“我們列了好多種可以做的事情,逐個討論分析。”這樣討論了半年之後,他們辭掉了原先的工作在北京相聚並開始進行嘗試,他們做過管理諮詢、做過旅遊專案、做過設計、貿易。直到2010年那個想吃外賣的夜晚。

  創業過程是一種收穫

  孟超2006年畢業後直接留在了清華大學基建部工作。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份又穩定又體面的工作,但是孟超做得並不是特別開心。“讀書的時候比較活躍,在事業單位的體系裡不太習慣。”孟超回憶說,於是他下定決心,到09年三年合同期滿,他便辭職創業。

  但是這個決定遭到了孟超父母的反對。“我父母認為,你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你還要什麼呢?我的觀點剛好相反,我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我還怕什麼呢?”為了說服父母,孟超做了將近半年的思想工作。

  趙珏映則原先在寶潔香港區客戶生意發展部任大客戶經理,羅晟曾在IBM做大客戶銷售,為了創業,都辭掉了高薪的工作。

  對於創業,孟超說:“創業當然有風險,但是最差的結果無非就是創業失敗、公司關門、資產賠光,但是至少我很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人生是一種體驗,創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創業是很苦,但是好多事情你不做你永遠不知道,我還年輕,安穩的時間有的是,而創業,錯過了這個時機可能就永遠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