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歷史傳說故事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稱為"亞聖"。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專心致志

  戰國時期,齊宣王曾聘孟子為客卿,而孟子不願輔佐齊王,推辭而去,別人認為是孟子嫌齊王不聰明而不願意輔佐他,孟子便給大家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有兩個人慕名來請弈秋教他們下棋。其中一個人認真學棋、練棋;而另一個人呢,上課時雖然好像也在聽講,可是他腦子裡總想著天上會有大雁要飛過來,想著怎樣拿弓箭去射它,想著烤肉的味道會有多麼鮮美。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這樣一起學了很長時間,雖然他們兩人拜同一個老師,每天一起學習,可學的效果卻大不一樣,一個成了棋壇高手,一個卻沒學到什麼本事。

  孟子接著問:“你們認為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不是這樣的,只是因為他不夠專心致志罷了。齊王也是這樣啊,他不能認真地、專心地聽從我的意見,我的思想對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願輔佐他,辭別他離開齊國的呀。”

  成語“專心致志”由此而來,形容做事情的時候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緣木求魚

  孟子說:“那麼,大王的最大心願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擴張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拜,君臨中原、安撫四周的民族。***不過,***憑您的做法去追求實現您的心願,真好比是爬上樹去捉魚一樣。” 宣王說:“像這麼嚴重嗎?” 孟子說:“只怕比這還嚴重呢!上樹捉魚,雖然捉不到魚,不會有後患。按您的做法去實現您的心願,費盡心力去做了,到頭來必定有災禍。”

  :何謂大勇

  北宮黝培養勇氣,肌膚被刺而不退縮,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傷害也覺得猶如在大庭廣眾上遭到鞭打一樣;他既不受挫於卑賤的匹夫,也不受挫於大國的君主,把刺殺大國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殺卑賤匹夫一般;他不畏懼諸侯,受到辱罵必定回罵。孟施捨培養勇氣,據他自己所說:'把無法戰勝的物件看作能戰勝一樣。如果先估量敵方然後才前進思慮勝敗然後交鋒,必定會畏懼敵軍的眾多。我怎能夠一定戰勝呢?不過是無所畏懼罷了。'孟施捨像曾子,北宮黝像子夏。這兩個人的勇氣,不知哪個更好些,但孟施捨的做法較為簡要。從前曾子對孟襄說:'你崇尚勇嗎?我曾經聽夫子說過大勇:反躬自問,正義不在我,即使是卑賤的匹夫我也不去凌辱;反躬自問正義在我,即使是千軍萬馬我也不退縮。'”

  :天吏無敵

  尊崇賢達任用能人,讓傑出的人來治理國家,那麼天下的士人都會高興,願意在這樣的朝廷裡任職;市場上的貨不收稅,滯銷的貨物依法予以徵購,那天下的商人都會高興,願意在這樣的市場做買賣;關卡只進行稽查而不徵收稅金銀,那天下的行旅都會高興,願意在這樣的道路上行走;耕種者只須助耕公田而不必交納租稅,那天下的農夫都會高興,願意在這樣的田地上耕種;居民不必交納苛捐和服徭役,那天下的民眾都會高興,願意遷到這樣的地方來居住。如果誰真的能實行這五項,那麼鄰國的民眾就像父母那尊重他,要人們帶領子女去攻擊他們的父母,這樣事情自有民人以來還沒有成功過。要是這樣就能無敵於天下,無敵於天下的人就是天吏,如此而不能稱王天下的還從未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