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勝追擊的歷史典故介紹

  乘勝追擊,是指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敵人,擴大戰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曹劌,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他的親友鄰人勸他:“國家大事,自有那些居高位的大官管著,你又何必參與?”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不會有深謀遠見。”

  曹劌見了莊公,首先提出:取信於民,是戰前重要的政治準備,也是獲勝的必要條件。並要求作戰時允許他一起去,於是莊公便叫他同車出發。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鬥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準備進兵。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還不可以。”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衝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莊公正想下令乘勝追擊,曹劌卻又阻止,並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瞭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追擊,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魯莊公卻不明白曹劌為什麼這樣指揮。

  曹劌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鬥,主要是靠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次擊鼓,勇氣變枯竭了。敵軍勇氣枯竭,我們卻勇氣十足,鬥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

  曹劌又說:“齊國是一個大國,軍力不能低估,很難推測出他的情況,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乘勝追擊”。

  乘勝追擊的歷史典故重要意義

  乘勝追擊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對決中有重要的意義;當你勝利的時候,就意味著對方是失敗的,俗話說,兵敗如山倒,換句話講,在這個時候,雙方力量的對比被放大;這個時候全力出擊就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最佳時機。如果要是在決定性的戰役中,乘勝追擊更加能鞏固絕對勝利的地位;如果,當雙發力量在開始時旗鼓相當的話,那麼在較量的過程中肯定損失都很大,因此,如果在取得勝利的時候不乘勝追擊的話,就無法達到儘量擴大敵人的損失和自己的戰果,從而取得相對意義上的“以較小的損失換取較大的收益”,須知慘勝如敗吶~。

  由此可見,乘勝追擊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是,乘勝追擊對決策者要求較高;首先是,乘勝追擊的前提是“乘勝”,也就是要求決策者要有良好的判斷,到底己方是不是真的勝利了,還是對方詐敗;一旦判斷失誤,不但不能擴大戰果,估計連小命都難保吶。另外,還需要主帥有很強的現場決策和組織能力,因為追擊策略要根據敵方潰敗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因此在決鬥前很難制定完善的追擊策略,這就需要主帥有臨場決斷的能力了。

 

  的人還:

1.順手牽羊的歷史典故

2.毛逐自薦的成語典故

3.乘勝追擊的同義詞有哪些及造句

4.反映歷史故事成語3個

5.毛遂自薦的歷史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