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慈雲寺導遊詞

  慈雲寺建築具有中西風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參觀,作為導遊要做好慈雲寺景點的介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一

  慈雲寺位於南岸區玄壇廟獅子山麓,瀕臨長江。寺門左側臥一石刻青獅,與長江對岸的白象街遙遙相望,素有“青獅白象鎖大江”之說。寺始建於唐代,重修於清乾隆年間,原為觀音廟。1927年雲巖法師募資擴建,更名慈雲寺,是當時全國惟一僧尼合廟的佛教寺院。

  慈雲寺的建築具有中西風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普賢殿、三聖殿、韋馱殿、藏經樓、鐘鼓樓等。慈雲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剛幢、千佛衣、藏經、菩提樹等並稱五絕。菩提樹樹下池內有雕塑蓮花一朵,上立釋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條龍,口噴清泉,曰“九龍浴太子”。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釋迦牟尼玉佛,高1.87米,重1500多公斤,系中國四大玉佛之一,1931年由緬甸迎來。玉佛前懸掛著四個金剛幢,上面有五色金線盤結貼上而成的《金剛經》全文。

  篇二

  重慶慈雲寺位於南岸區玄壇廟獅子山麓,瀕臨長江。寺門左側臥一石刻青獅,與長江對岸的白象街遙遙相望,素來有“青獅白象鎖大江”之說。寺始建於唐代,重修於清乾隆年間,原為觀音廟。

  1927年雲巖法師募資擴建,更名慈雲寺,是當時全國惟一僧尼合廟的佛教寺院。慈雲寺建築具有中西風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

  寺內的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普賢殿、三聖殿、韋馱殿、藏經樓、鐘鼓樓等。慈雲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剛幢、千佛衣、藏經、菩提樹等並稱五絕。

  藏經樓藏有稀珍本的影印宋版《磧砂大藏經》一部計6362冊,以及佛教經典、金繡佛掛像、千佛衣、古代指書指畫和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畫等。還有一棵國內罕見的菩提樹,系60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已是枝繁葉茂。樹下池內有雕塑蓮花一朵,上立釋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條龍,口噴清泉,曰“九龍浴太子”。

  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釋迦牟尼玉佛,高187釐米,重1500多公斤,系中國四大玉佛之一,1931年由緬甸迎來。玉佛前懸掛著四個金剛幢,上面有五色金線盤結貼上而成的《金剛經》全文。

  篇三

  慈雲寺位於重慶市兩江***長江、嘉陵江***匯合處的南岸玄壇廟獅子山。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初名觀音廟。1927年,雲巖法師***慈雲和尚,人稱八指頭陀***托缽來此,募資重修擴建,成為佛教的十方叢林,遂更名為慈雲寺。

  建慈後,嗣後雲巖法師立下巨集願,為了廣納四眾弟子,於寺內設“愛道堂”,安置尼眾,打破歷來僧尼不同院的習慣,並把慈雲寺改厲海單寺院。慈雲寺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形式中西結合,別具一格。翹鱉懸,雄偉壯觀。山門右側俯臥著石刻青獅一座,傳是宋代遺物,輿隔江白象街的大白象遙相對峙,俗有“青獅白象鎖大江”之說。大殿右廂臨江依閣建有樓亭九個,上下兩層,四角飛鱉翹立,玲瓏般的仙桃點綴於綠瓦之上,兩根紅柱上的白色賣瓶,撐託亭蓋,共計18個樓亭,隔江遙望,甚為壯觀。

  慈雲寺建築具有中西風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普賢殿、三聖殿、韋馱殿、藏經樓、鐘鼓樓等。慈雲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剛幢、千佛衣、藏經、菩提樹等並稱五絕。藏經樓藏有稀珍本的影印宋版《磧砂大藏經》一部計6362冊,以及佛教經典、金繡佛掛像、千佛衣、古代指書指畫和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畫等。還有一棵國內罕見的菩提樹,系六十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已枝繁葉茂。樹下池內有雕塑蓮花一朵,上立釋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條龍,口噴清泉,曰“九龍浴太子”。

  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釋迦牟尼玉佛,高1.87米,重1500多公斤,系中國四大玉佛之一,1931年由緬甸迎來。玉佛前懸掛著四個金剛幢,上面有五色金線盤結貼上而成的《金剛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