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節日手抄報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節日也特別多,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手抄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傳統文化節日-寒食節
時間:清明節前一天
舊俗中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現也有清明寒食一起過的習俗***。 來源
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市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子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傳統文化節日-清明節
時間:公曆四月四-六日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一天*** 釋義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最適合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習俗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傳統文化節日的手抄報圖片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
時間:農曆七月初七
來源
陰曆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所謂乞巧,即在月光對著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刀準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習俗
婦女於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現在受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為中國情人節,男女雙方會互贈禮物,或外出約會。
傳統文化節日的手抄報圖片
傳統文化節日- 中元節
中元節
時間:農曆七月十五
來源
中元節在中國的民間又稱鬼節。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舊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習俗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
- 傳統文化節日手抄報
- 藥物過敏休克的症狀有哪些
- 植物鮮為人知的祕密有哪些
- 優酷小視訊怎麼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體育舞蹈市場營銷淺析論文
- 安慰鼓勵女孩子工作的話
- 朴樹白樺林的吉他彈唱教學
- 王者榮耀亞瑟玩法視訊介紹
- 高中語文教師述職報告總結範文
- 幼師創辦普通話黑板報圖片
- 關於人生勵志的語錄短句
- 蘊含人生哲理的英語諺語大全
- 剛註冊的公司怎樣登出
- 孩子眼睛散光怎麼治
- 職場人際交往的七大心理問題
- 液晶顯示器花屏原因
- 硬體測試工程師的崗位職責
- 西蘭花怎麼做會好吃
- 小學生三年級安全手抄報的版面設計
- 小學童話故事讀後感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