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世界語創立日的意義
語言是人類共同所擁有的生命與夢想的跨越,是人類文明的象徵。倘若沒有語言,人類不僅有可能陷入無聲世界,更有可能倒退一百年,語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7月26日,也就是距今123年的今天。由波蘭醫生柴門霍夫於個人創制了世界語言創立日***1887年7月26日***,此刻,我在寧靜中歡呼這個時刻的來到。
據有關資料顯示,柴門霍夫當年創立世界語,就是希望人類藉助這種語言,達到民族間相互瞭解,消除仇恨和戰爭,實現平等、博愛的人類大家庭。它主要以印語系中幾種主要語言為基礎,在語音、詞彙、語法上加以改進,設28個音位,相應地用28個字母表示,讀音和拼寫完全有規則,較易於學習和掌握。
而在當今隨著高科技的逐漸顯現,文化交流的增多、大規模的移民、種族歧視等因素,人類使用的語言在大量減少,知道和了解已經世界語的人數也在逐漸減少。目前,世界人口已有60多億,民族眾多,文化色彩紛呈,據不久前一家媒體報道,目前全球的語言僅存數千種,且還在繼續減少之中。據預測,100年之後,即到本世紀末,這些語言中的3/4將會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人將向其中的少數幾種大語言靠近。據統計,在目前尚存的數千種語言中,大部分是屬於使用不足10萬人的“族語”,有的只有數千人,甚至幾百人,它們在數代之後,有90%都會消失。使用人數在100萬以上的語言約有200——250種,其中使用人數超過1億的有10種,使用總人數超過33億,約佔全球人口的55.35%。這10種語言為:漢語、英語、印第語、西班牙語、俄羅斯語、阿拉伯語、孟加拉語、葡萄牙語、馬來及印尼語、日語。聯合國正式批准使用的語言有中、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語,其中有5種屬於世界十大語言,法語是唯一的例外。
有人說:天下人口眾多,倘若說著同一種語言,那麼可以試想大家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因為語言上的不通而收到阻礙了。可是,我對這一說法產生了質疑,如果真是那樣,那麼世界各國,或者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就似乎難以完好無缺的流傳於遠遠未來了。
據網路媒體報道,今日,來自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專家25日匯聚北京,就國際關係中的語言問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有必要在世界範圍內進一步推廣世界語,以保護人權、語言民主和文化多樣性,維護世界和平。在25日下午開幕的新渡戶國際語言問題研討會上,國際世界語協會主席科爾塞蒂表示,文化與語言的關係是國與國和民族與民族之間政治、經濟等關係的反映。使用世界語的建議值得國際組織關注。我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蘇金智認為,解決國際間語言不平等主要有兩種方法:尋找或創造國際通用語;堅持語言多樣性原則以實現語言平等。
翻開我國的歷史,世界語大概從清朝末年傳入我國,至今已經100年。它的入鄉隨俗,同我國的進步文化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相結合,在我國紮下了根,新中國建立後它又服務於對外宣傳事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績超過舊中國任何一個時期。
世界語是我們文明發展的基礎,關注世界語言,記住7月26世界語言創立日這一天,是我們對語言的尊崇,是人類的驕傲,是美好家園建立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