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茶道的核心理念
道教茶道是惟一隻許在室內封閉式環境中進行的一組,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在室外公眾場合進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尊人
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常見於對茶具的命名以及 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於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託 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 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 “三才合一”
二、貴生
貴生是道家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義思想。在道家貴生、養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 生的功能,以及怡情養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講究太多的規矩,而是從養生貴生的目的出發,以茶來助長功行內力。如馬鈺的一首《長思仁·茶》中寫道:一槍茶,二槍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未作差。
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可見,道家飲茶與世俗熱心於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貪圖功利名祿 的人飲茶會失眠,這表明他們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賜給道家的 瓊漿仙露,飲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體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為了要在茶道達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 提出的致靜法門。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中國茶道把“靜”視為“四 諦”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時心境達到“一私不留”、一塵不染, 一妄不存的空靈境界呢?道家也為茶道提供了入靜的法門,這稱之為 “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聰明。茶道提倡人與自 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鑑”“澄心味 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過“坐忘”來實現。
四、無己
道家不拘名教,純任自然,曠達逍遙的廚師態度也是中國茶道的 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無我, 並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 自然、心納萬物。“無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幾年來 臺灣海峽兩岸茶人頻頻聯合舉辦國際“無我”茶會,日本、韓國茶人 也積極參與,這正是對”無我“境界的一種有益嘗試。
五、道法自然,返樸歸真
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
物質方面,中國茶道認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 的“珍木靈芽”,在種茶、採茶、製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產出好茶,行為方面,中國茶道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味 美,一樸實味美,東則行雲流水,靜如山嶽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 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樸歸真,表現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 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 香瀰漫,彷彿自己與宇宙融合,昇華到“悟我“的境界。
道教與茶道的淵源
從歷史的角度看,珍珠奶茶的原料,道家與茶文化的淵源關係雖是人們談論最少的,但實質上是最為久遠而深刻的。道家的自然觀,一直是中國人精神生活及觀念的源頭。道無所不在,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老莊的信徒們欲從自然之道中求得長生不死的“仙道”,茶文化正是在這一點上,與道教發生了原始的結合。玉川子要“乘此清風欲飛去”,借茶力而羽化成仙,陶弘景《雜錄》與西漢壺居士《食忌》的記載,都與此相關。《茶經?七之事》引述《神異記》的故事,更表明陸羽本人對道士與茶茗的態度。“自然”的理念導致道家淡泊超逸的心志,它與茶的自然屬性極其吻合,這就確立了茶文化虛靜恬淡的本性。
從歷史和發生學角度固然要追溯到道家,但從發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則應歸之於儒家學說。這一核心即“中和”思想。儒家茶文化首先注重的是“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他們認為飲茶可自省、可審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所以“以茶表敬意”成為“以茶可雅志”的邏輯連續。由此可見儒家茶文化表明了一種人生態度,基本點在從自身做起,落腳點在“利仁”,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所以“中和”境界始終貫穿其中。這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的體現,其深層根源仍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禪佛在茶的種植、飲茶習俗的推廣、飲茶形式傳播及美學境界的提升諸方面,貢獻巨大。沒有禪宗,很難說中國能夠出現真正意義的“茶文化”。“天下名山僧侶多”,“自古高山出好茶”,歷史上許多名茶出自禪林寺院,而禪宗之於一系列茶禮、茶宴等茶文化形式的建立,具有高超的審美趣味,它對中國茶文化的持續的推波助瀾,直接造成了中國茶文化的興盛,尤其值得大書一筆的是禪宗對茶文化流傳國外特別是日本,茶莊效果圖,有不可磨滅的卓著功勳。可以說,品茗的重要性對於禪佛,遠遠超過儒、道二家。而“吃茶去”這一禪林法語所暗藏的豐富禪機,七杯茶奶茶,“茶禪一味”的哲理概括所濃縮的深刻涵義,荷葉和決明子泡茶,都成為茶文化發展史上的思想精蘊。
真正說來,中國茶文化的千姿百態與其盛大氣象,是由三教合一的文化所造成的,從而體現出“大道”的中國精神。道德境界、藝術境界、人生境界是儒釋道共同形成的中華茶文化極為獨特的景觀。儒釋道三家相激相蕩,相攝相融,精彩紛呈,於是有了文人茶道,文人茶道在文化氣質上顯得更為清高、更為閒雅,更有藝術品位。正是在儒釋道共建的一個思想及活動的磁場中,文人們弘揚了茶道藝術,他們更多地以茶道啟發靈感,靜悟生命,提升境界,充分體現了對茶道精神的深切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