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禮器碑書法作品

  禮器碑現立於山東曲阜孔廟,它的書法是很多書法愛好者的臨摹貼。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

  1

  2

  3

  4

  5

  關於禮器碑

  此碑現立於山東曲阜孔廟,上次評一個書友臨乙瑛碑時就說過,因為歷朝歷代重視“儒教***其實將宗教的外延對照儒家看,儒家儼然一大教派***”的緣故,立在孔廟的碑刻基本都有方正博大的內在氣息。此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歷代金石學家評價甚高。此碑字跡清勁秀雅,金石味重,行筆猶如折釵股,有一種肅穆而超然的神采。

  拿到一本字帖,我們除了欣賞範本給我們帶來的美感的同時,是不是更應該仔細分析一下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既要重點學習範本本身特有的藝術法度,更要重視對照自己當前筆下的缺失擇要採擷,做足這樣的功課我們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禮器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1.筆畫剛健、痩勁如鐵,筆力完全注入筆端,使得線條細而有力、飄而沉著,金石味之謂也。

  2.筆畫的對比處理得當,並非一味粗或一味細,亦沒有一味方或一圓,而是細劃***橫豎***瘦勁、方正而粗劃***捺***渾圓、蓄力十足。

  3.結字方正卻將單字處理得跌宕生姿、錯落有致,配合線條的靈動,完全在平穩中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呆板,注入了生機,這使得全碑看上去縱橫跌宕、飄逸秀美。

  以上就是禮器大致要抓住的幾個要點,如果大家希望有進一步的瞭解,不妨百度。對照這些特點,我們來說說這兩張臨作,從字形上看,作者對禮器的把握大致不差,而且臨得很認真。字內的精神一定是依靠字形體現的,要想接近原碑的韻致,像作者這樣的學習態度是必不可少的。筆畫的對比作者把握得很到位,瘦勁與渾厚的筆畫對比作者顯然是注意到了***不僅粗細的對比,還有方圓的對比***,而且寫出了不少,這些都是應當肯定並繼續保持的。

  下一步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加強呢?

  1.瘦勁瘦勁,作者當前顯然還只是停留在“瘦”上,至於“勁”,顯然有些力不從心。從行筆的細節上看,作者不少筆畫都有顫抖,而且十分明顯,這就是力度不夠了。力不僅沒有下到筆端,而且連控制筆尖平穩執行的力都還有欠缺,這個作者還需要長期不斷地臨習加以克服。建議作者在臨的時候,進一步放慢***不是說你寫快了***,越慢越容易抖,但是堅持慢寫,達到一定的訓練量,就自然能克服這個問題。這是作者眼下最大的問題,也是寫禮器最常見的共性問題。

  2.字形的處理呆板缺乏生氣。作者的臨作顯然屬於窺一角而知全貌的作品,因為通篇的一致性十分明顯。在寫禮器、張遷這一路結體寓欹側於平正中的碑帖,如果事前沒有分析到位基本都會落入這一窠臼,字匠與書家的區別也就在這裡。絕大多數書友***包括作者***的學習還是太匆忙了,有些囫圇吞棗,這是大忌,誰願意事倍功半呢?雖然作者的粗細、方圓對比把握得不錯,但是更重要的還是結字。作者的結字平穩、而且把字稍稍拉長了,禮器裡面很多特有的字內姿態,如向背、擺動等等隨字賦形的處理方法作者學得還很不夠,究其原因,還是讀帖不深入、思考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