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大圖欣賞

  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山水畫大圖,希望你喜歡。

  山水畫圖片欣賞

  山水畫圖片1

  山水畫圖片2

  山水畫圖片3

  山水畫圖片4

  山水畫圖片5

  山水畫之系統化

  在思想準備系統化的基礎上,首先進行革命整合的是荊浩。他一直隱居於太行洪谷,主要從自然秩序中發現繪畫的秩序,是“以真為師”的思想流源的深入。“荊浩之變”堪稱中國山水畫的整合之變,自洪穀子的山水模式問世,繼後的山水畫藝術形式便有了一個穩固的基礎。這可能是中國山水畫演澤最為深刻的所在。

  首先,荊浩提出了中國山水畫的系統美學理論:他的主要著作有《筆法記》和《山水節要》。在論著中,他提出了“代去雜欲”的養德說;“氣、韻、思、景、筆、墨”的六要說;“明物象之深”、“搜妙創真”的師法自然說;有形之病與無形之病的二病說;“筋、肉、骨、力”四勢說;“神、妙、奇、巧”的四品說。荊浩把藝術的追求理性化為:氣質俱佳、六要齊全、二病毫無、四時齊備,且縣天成之妙。

  再者,荊浩提出了中國山水畫的勾斫程式法則:他不僅善於辯山水之真諦,亦善於辯畫法之真諦,對於有名的筆墨,他都予以理性的批判,併成為自身的借鑑。包容式的整合是荊浩終成歷代文範的前提。

  在這位前賢眼中,張噪的樹木、鞠庭的白雲、王維的筆墨、大李的華巧、吳道子的線律都是可貴的精神食糧;但亦都有不足。這位革命者,一變隋唐以來空勾無皴的單調畫法,創造了以點、面為主的勾斫技法系統,使中國山水畫第一次具有了程式法則上的複雜性與豐富性。

  第三,荊浩提出了中國山水畫的中心全景模式:相傳其《匡廬圖》主峰置於中軸線上,視點可用“上突巍峰,下瞰窮臺”加以形容。依據主軸線,主次、錯落、勾連、參差、遠近、高下、虛實、藏露、“天、地、中”等等範疇均關聯演繹,首次系統運致了中國畫成象空間的知覺心理範疇。若我們今日再用整體連續性梯度重疊的空間理論加以詮釋,就可以得出主軸對稱、正面垂直平移、梯度致深、連續完形的重疊透視法則,這一“大山堂堂”的雄偉視線,是中國畫特有空間模式的經典寫照,是今日最值得再認知的科學課題。

  師承於北宗的三大家,“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有“出籃”之美的關仝,相傳其出筆的《關山行旅圖》和《山溪待渡圖》,“石體堅疑、雜木豐茂、臺閣古稚、人物幽閒”,成關家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