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重大事件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的生母***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弟趙光義。這份遺書藏於金匱***匱,通櫃***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宋太祖趙匡胤圖片

  金匱之盟主角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

  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後從徵南唐,多有功績。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譁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永昌陵。

  金匱之盟主角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簡要介紹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由其弟趙光義繼承,正史記載是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金匱"一事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開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興國六年九月。此次為趙普所獻,併為太宗發現和公開的"金匱之約"正為"獨傳約" ,即傳位於弟趙光義,北宋官方文獻中《實錄》、《國史》等所記錄和承認的"金匱之約" 也只是"獨傳約"。 ,此即金匱之盟的由來。另一方面,北宋時期的私史稗乘對金匱之盟多有"三傳約"的記錄,即"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儘管亦同樣為世人所知,但沒有一條材料記載是由趙普獻與太宗的,也沒有任何官方材料記錄和承認過它。

  《宋史·杜太后傳》裡面記敘:"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宋史·魏王廷美傳》雲:"初,昭憲太后不豫,命太祖傳位太宗,因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雲"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

  在司馬光《涑水記聞》、王禹偁《建隆遺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史著中對於兩種說法都有大致類似的記載。

  主要影響

  歷史上人們雖然相信有所謂的"金匱之盟",但卻找不到盟約的原文。到目前為止,學術界普遍認為金匱之盟值得商榷,並且對金匱之盟的具體內容有較大爭議,缺乏有力的證據證明相關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