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的簡介及過程

  赤壁之戰在中國眾多戰役中是最有名的戰役之一,它奠定了三國的基礎,所以對歷史的發展有著促進的作用。所以即便已經過去了幾千年的歷史,赤壁之戰依舊是一場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戰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赤壁之戰的簡介

  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是公元208年,簡要的說,這是一場孫權與劉備聯手在赤壁一帶共同打敗曹軍的戰役。當時孫劉聯軍的兵力為5萬,而曹軍的兵力為20多萬,從兵力上來看曹軍是必勝無疑的。可是因為曹軍的大多數士兵不適應水土,加之孫劉聯軍的智取導致曹軍的損失非常慘重。

  赤壁之戰之後在中國的軍事政治中心不再侷限在黃河流域了,而是擴大了,赤壁之戰也開了長江流域戰役的先河。之所以經歷了近兩千年的歷史依然被視為戰爭的典範,是因為赤壁之戰見證了兵力並不是戰爭中唯一可以取勝的因素,戰爭中更加需要的是策略和技巧。

  火燒赤壁的主要內容

  赤壁之戰之前曹操曾寫孫權寫了一封信,信上說道他要統領著八十萬的水軍和孫權一起打獵。當時孫權看過信之後也拿給自己的部下看,他們全都嚇壞了,很多有都提議迎接曹操,投降朝廷。孫權的部下里只有魯肅一人沒有說話,藉著上廁所的時候魯肅把心裡話說給了孫權聽,提議不能投降,得到了孫權的認可,後來孫權便發兵了。

  孫權和劉備聯合,此時他們的隊伍裡有周瑜和魯肅兩個非常能幹的人物,他們兩軍逆水前行來到了赤壁,那時曹軍正在渡江,於是交戰雙方就這麼相遇了。

  當時曹操的北士卒對坐船很不習慣,為了他們能適應一些,曹操便把每條船的船頭與船尾相連,這樣人和馬即便在穿上也像在陸地上。這樣的情況被孫劉聯軍看在眼裡,計上心頭,有人提出對付曹軍可以用火。於是他們假裝投降,慢慢靠近曹軍,最後曹軍的所有船隻被燒燬,損失非常慘重。

  赤壁之戰的簡介是劉備和孫權聯合在赤壁智取曹操,它主要的內容是曹操因為北士卒不適應坐船便把船的首尾相連好讓船連成一片平地,但是這也引來了危機。藉著大好時機孫劉聯軍假裝投降,用火點燃了曹軍所有的船,歷史上著名的火燒赤壁就這麼發生了。

  赤壁之戰的過程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決戰。

  劉琮投降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併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佔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曹操採用侍中、尚書令荀攸之計,領大軍直出葉縣、宛城***今河南 南陽***,另遣輕騎襲襄陽***今屬湖北***。八月,劉表病亡,曹軍放慢進軍速度,施加軍威,欲不戰而得荊州。時孫權派魯肅以弔喪為名,往觀形勢,拉攏劉備,團結劉表舊將,對付曹操。魯肅在途中得知曹操進軍荊州的訊息,乃晝夜兼程趕向襄陽。劉表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軍。正加緊準備迎敵的劉備得知劉琮投降時,曹軍已過宛城。

  孫劉聯盟

  在夏口,諸葛亮自薦與魯肅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向孫權求救。諸葛亮到達柴桑,先用二分法和激將法遊說孫權,孫權不願受制於曹操,但又擔心曹操勢強,不能匹敵,於是諸葛亮先說明劉備的軍力:“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然後分析出曹操的敗處: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

  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肯定可以取勝,並明示而後三分天下,與吳打曹的形勢,孫權於是立即答應,派周瑜、程普前往幫助劉備。不過,當時曹操形勢甚盛,以張昭為代表的東吳群臣主張投降,認為曹操是託名漢相,是挾天子以徵四方,抵抗的話於理不合;又曹操已佔長江,江東沒有天險可守;曹軍水陸俱下,勢力強大,江東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勸孫權迎接曹操;又曹操送來勸降書,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恐嚇意味極重。所以在軍事會議上,張昭為首的群臣建議投降曹操,孫權不置可否;魯肅趁孫權如廁機會,偷偷跟到孫權身邊,先指出張昭等不足以採用;又說他自己迎曹操,還可官至州郡,再暗示曹操沒有地方容下曾為一之主的孫權。孫權大嘆張昭等人:“甚失孤望”認同魯肅的說話,魯肅於是再建議追回往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

  周瑜回來後,亦認為應當抗曹,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與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

  曹軍疲憊不堪,必生疾病;天氣盛寒,馬無藁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捨棄鞍馬,不習水戰,不是中原人之利。

  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於是孫權心意堅決,並當眾拔劍切下桌角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以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籌劃,率領黃蓋、韓當、呂蒙、淩統、甘寧、周泰、呂範等及三萬兵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

  在曹營,許多人都認為孫權不敢抵抗曹操,會殺掉劉備,而從曹操的勸降書中亦透露出這種想法,但程昱卻認為正因孫權之名未足而令人憚忌,而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又是萬人敵,孫權必會資助劉備,用劉備之名來對抗曹操。而果然,程昱的說法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