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議論文作文範文

  當下,高中議論文教學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作文,特別是議論文寫作更受追捧,高考作文分值一再追加,各種議論文寫作研究不絕於耳;另一方面,“作文難”、“議論文寫作興趣低”的現象比比皆是。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自古以來,凡成大事者莫不兼具勇與畏的雙重性格。

  勇是成功的前提。

  人生是一次漫長的漂流,一定會遭遇許多急流險灘、狂風大浪,然而對於勇士來說,這只不過是錘鍊意志的試金石。人生是一段長途的跋涉,一定會遇到很多荊棘泥濘、曲折坎坷,然而對於強者來說,這只不過是攀越高峰的墊腳石。

  巴爾扎克也曾經說過:“不幸是天才的進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遊的水天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

  勇者無敵。因為勇,陳勝能夠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因為勇,成吉思汗能夠統一草原;因為勇,項羽能夠成為一代霸主;因為勇,拿破崙能高呼:“我比阿爾卑斯山還高!”

  畏是成功的保障。

  中國有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話用在這兒並不很貼切,但它也暗示了一個道理:勇要有度。

  項羽夠勇了吧,但他勇猛有餘而畏懼幾無,“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垓下之戰的慘敗、烏江自刎的結局應是歷史的定局。與之相比,劉邦就高明得多。在項羽鋒芒正盛時,能夠畏懼他,“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所以他能一統天下也是有道理的。

  畏者無傷。知道畏懼之人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和敵人,才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這樣的人怎麼會失敗呢?

  由此可見,勇與畏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看清問題,看透問題,當勇則勇,當畏則畏,不可只勇不退,盡逞莽夫之勇,亦不可只畏不勇,凡事裹足不前,畏畏縮縮,只有這樣,才可有所成就。

  二

  愛鳥之心,人多有之。然鳥之哀,正在為人愛——愛而無責任,是空泛之愛;愛而不敬重,是輕慢之愛;愛鳥之心被商人利用,適成害鳥之因,則是盲愛矣。

  鳥本天然生命,今因人之愛,而遭大不幸,是鳥之哀。鳥將盡亡,人何以獨存?故鳥之哀,乃人之哀也。

  愛之實,在有責任心。無責任心而泛言愛,有愛言而無愛行,遂有愛鳥而致鳥死之尷尬結果,是所謂空泛之愛也。既愛鳥,當盡心盡力;若能盡心盡力,自會漸知鳥之習性,由最初感性本然之愛,進達理性自覺之愛,終成人鳥相親相愛之境,未嘗不是人生妙趣佳話一段。

  愛之道,在敬重所愛之物件。以己所愛,強加於鳥,輕則施虐,重則施暴而不自知,是所謂輕慢之愛也。輕慢之害,有甚於空泛。人非鳥,焉知鳥之樂?以人之樂施於鳥,鳥或適以為苦;人若以鳥之哀鳴為歡叫,則人之殘忍可知矣。故真愛鳥者,當以還鳥之自由為最終選擇也。

  然愛鳥之放生,又成害鳥之別徑。愛鳥之人心,已成牟利之市場。人間善惡之調詭,莫此為甚。商人以牟利為天職,或可不論。放生者之動機,初看似亦無可非議。當市上之鳥,將成鼎鑊中之犧牲,買而放之,善莫大焉。然若商人所賣,正為放生者而備,買者為一己愛心之發揚,而不問鳥之來去如何,是為盲愛矣。此鳥雖因我放飛而活命,彼鳥卻因人仍欲買而續遭網罟之災。如此捕而放之,放而捕之,迴圈往復之間,眾鳥豈能平安愉快無死傷?由此可推知,放生之愛心愈多,遭難之飛鳥愈眾。愛鳥而致鳥亡,此豈買而放生者所樂見之結局乎?故放生之善舉,亦當慎為之。當放生不成生意,利用善心以發財之市場不復在,眾鳥或將更安適。人若有善心,存善念,時時處處皆可行善,不必執著於放生一途也。

  三

  花,為什麼謝了?因為我熱烈的愛把它緊壓在心頭。所以花謝了。

  琴絃為什麼斷了?因為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勝任的音,所以琴絃斷了。

  ——題記

  泰戈爾的這首詩向我們解釋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人,不能總是奢望擁有很多東西,有些東西多了,反而承受不了,所以,我們也應該學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這一切。

  作為學生的我們,都覺得生活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壓力,父母、老師、社會的種種期望和壓力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還記得從老師口中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某市的一學生本來勤奮、積極、熱愛學習、但自從上了初中以後,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使得他喘不過氣來,竟然選擇了自殺。就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那麼輕易,你們草率的消失了。他在留給父母的信中這樣寫道:我解脫了,我自由了,我可以像小鳥一樣在空中飛翔了,我的自由啊……

  這樣的自由,以生命作為代價的自由,又有什麼意義呢?他無法承受生命中父母、老師、同學甚至是社會給他的壓力。但是他為什麼不想一想,這些壓力,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呢?何不積極面對,將它們轉化為生活的動力呢?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匡衡的鑿壁借光,司馬遷身受宮刑,忍辱負重,寫下了《史記》。魯迅先生家道中落,還堅持一邊讀書一邊照顧身患重病的父親……

  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他們的堅持、他們的收穫……

  設想,假如他們也像文中所說的那個學生一樣以“自殺”來追求所謂的“自由”,那哪來的千古絕唱呢?

  對比自己的生活,現在的小孩,哪一個不是父母手心裡的寶貝呢?與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相比,我們已經算是幸福的了。不是嗎?

  所以,我們要珍惜生活。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