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之戰簡介

  晉陽之戰是發生晉國四大卿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之間發生的一場城邑攻守戰。此戰後,中國歷史也由春秋時代,逐漸過渡到了不以道義為重、而以成敗論英雄的戰國時代。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晉陽之戰分析

  中文名稱:晉陽之戰

  參戰部隊:智氏、韓氏、趙氏、魏氏

  戰爭結果:韓氏、魏氏臨陣反水,和趙氏聯手攻滅智氏,瓜分智氏領地。

  時  間:春秋、戰國之際***公元前300年***

  地  點:晉陽***山西太原***

  人  物:智伯 趙襄子 魏桓子 韓康子

  晉陽之戰詳情

  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卿,於十一年,在內部兼併之戰中消滅中行氏和範氏,掌握了晉國大權。其中智氏勢力最大,其主智伯***即智瑤***在朝擔任執政。而此時越國已帥軍北上,稱霸中原,這對於傳統霸主晉國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恥辱。作為晉國的執政,智伯心裡很清楚,晉國大權旁落,政出私門,若要恢復晉國霸業,必須進行削藩。為此,智伯率先將智氏一個萬戶城邑先給晉公,韓康子、魏桓子也迫於智伯的威力,也先後向晉公獻出一萬戶之邑。

  趙氏的宗主趙襄子拒絕獻出城邑,智伯便聯合韓、魏兩軍,組成三族聯軍攻趙。趙襄子居耿***今山西河津南***,因城簡陋不能禦敵,令延陵生率車,騎部隊先行,自率大軍隨後,到人心向趙的大城晉陽防守。晉陽城牆完整,府庫器用充足,倉廩糧草實備;而且,宮殿四周茂密環生可用來造箭桿的“ 荻蒿”、“楮楚”,高十餘丈。趙襄子下令大造弓箭,積極備戰。

  智伯率聯軍到晉陽後,即發動強攻。趙軍依託城牆工事,堅守三月,聯軍始終未能攻克。智伯見強攻無效,便改用圍困及水攻的戰術,切斷所有出入通道;決開汾水灌淹晉陽城。大水淹沒城內“三版”***六尺***,時間長達三年之久。城內生活非常困難,糧食即將斷絕。人們懸釜***炊具***做飯,搭棚居住,士兵體力下降,群臣中投降、外逃的思想也與日俱增;晉陽形勢極為嚴峻。

  十六年,趙襄子在危機之時,決定採取分化瓦解聯軍,策反還擊的對策;他派丞相張孟同暗地去見韓康子、魏桓子,用“脣亡則齒寒”***《戰國策·趙策一》***的道理說服他們與趙聯合,共同對付智伯。智伯叔父智果遇張孟談,發覺韓、魏兩氏可能倒戈,馬上報告智伯,建議速殺韓康子及魏桓子,或者以重賄收買二人身邊謀臣。但智伯並不重視,未採納智過的建議。趙襄子擔心事情有變,連忙通知韓、魏當即行動。三月丙午日夜,韓、魏軍祕密出動,殺死守河堤的智吏,突然決堤放水反灌智軍。智軍因忙於救水而陷於混亂。韓、魏軍急從兩翼進攻。趙襄子則親率精銳從正面出城反擊,大敗智軍,擒獲智伯。最恨智伯的趙襄子還將智伯的頭顱雕刻上漆,當飲酒之首爵。為了免除後患,韓趙魏三家聯手屠殺智伯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驚!

  晉陽之戰的影響

  智氏敗亡後,晉國再也沒有可以與韓趙魏相抗衡的力量,三卿便毫無顧慮的瓜分晉國領土,而晉國國君成了一個傀儡,最終走向“三家分晉”。晉國執政智伯被滅後,韓趙魏在晉國再也沒有可以顧慮的對手,便開始瓜分晉國土地,晉國國君再也沒有一點權威可言,最終形成“三家分晉”。中國歷史也由春秋時代,逐漸過渡到了不以道義為重、而以成敗論英雄的戰國時代。

  後人在評價這段歷史時,往往側重於智伯的性格,似乎失敗者身上只有缺點,註定是要失敗的。而勝利者的所做所為都是勝利的條件和勝利的結果,無可厚非,只要是成功的,都是正確的。這種將個人品行與世間道義混為一談,對智伯個人的品行大加批判,而對韓趙魏瓜分晉國的叛逆行為卻讚賞有加,這其中無不顯露出成王敗寇的勢利觀念,這也是對世間道義的曲解,對個人品行與社會行為孰重孰輕的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