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髮千鈞的主人公是誰

  一髮千鈞,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髮,繫著一千斤重的東西。現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那麼?

  故事介紹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為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後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結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著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為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後,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

  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後,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惑皇帝,大大加以評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為憤慨。信中有這樣的話: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共危如一發引千鈞

  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髮,繫著一千斤重的東西。現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這則成語見韓愈給孟尚書書,有:共危如一發引千鈞,綿綿延延,窪以微滅之句。

  成語典故

  《漢書•枚乘傳》中記載:漢景帝***漢武帝父親***時吳王劉濞***bì***陰謀反叛朝廷,他的郎中***官名。內充侍衛,外從作戰, 並起草詔策文書***枚乘上書諫阻,陳述安危之道:“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縣***通“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馬方駭***hài***而驚之;系方絕而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隊***通“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jiàn***不容發。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脫。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引文大意是,憑藉一根繩兒的承擔能力,吊上千鈞的重物,上邊空懸的是沒有邊的高度,下邊臨近的是深不可測的深淵。這種情勢,儘管再愚蠢的人,也知道哀憐它快要完蛋了。馬正在受驚,你卻再嚇唬它;繩兒都快斷了,再添點分量壓上它。繩兒被吊斷是因為客觀規律,不可能再讓它連上,掉進了深淵更難再出來。——您採取行動還是不採取行動,這兩者之間的縫隙放不進一根頭髮。您如果能夠聽從忠臣的意見,做一切事情便能免除災禍。如果您一定要按照您的想法去做,“危如累卵”;如果現在改變您的想法和作法,“易於反掌”,“安於泰山”。後人把“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煉為“一髮千鈞”或“千鈞一髮”。

  相關人物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長慶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