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面書生的成語故事
白面書生形容年紀輕、知識淺薄、閱歷不深的讀書人,也泛指相貌姣好、白淨的年輕讀書人。那麼這個成語是出自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介紹的白面書生的故事,希望幫助到你。
白面書生的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叫沈慶之的宋朝人。他字弘先,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將領。沈慶之從小就非常會打仗,常常打勝仗回來,後來他被封為“建武將軍”,專門負責防守邊疆。
有一天,文帝想要向北邊擴充套件領土,沈慶之知道文帝這個想法後,便極力阻止文帝:“大王,這件事萬萬不可,您還記得以前幾位將軍向北邊擴充套件領土失敗的事吧!大王……”
沈慶之不停地勸文帝,文帝覺得很煩,就對沈慶之說:“我不想聽了,我叫別人來跟你說!”於是,文帝找了左右兩個文官來和沈慶之爭辯。
沈慶之無奈地對文帝說:“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這段話的意思是:“大王,治理國家就像治理家一樣,要討論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奴夫,要問織布的事就要找織布的婢女。現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國家,卻去找兩個從來沒打過仗的‘白面書生’來商量,這仗怎麼可能會打成功呢?”文帝聽了大笑,但並沒有採納沈慶之的諫言。這位皇帝佬兒還狠狠地放話出來:“你不要再說了,我決定的事是不會再改變了!”
文帝當然沒有采納沈慶之的意見。最終打了個大敗仗回來!
後來,大家就用沈慶之說的“白面書生”用來形容年輕沒有經驗的讀書人,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曉得實際應付事情的方法。
——《宋書·沈慶之傳》
白面書生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文弱書生
【反義】識途老馬
妙語點撥
文帝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即便是沈慶之這個當臣子的如何口進良言,如何情真意切,如何運用類比對自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也充耳不聞。最終,戰事落得個慘敗而歸的下場。看吧,這就是自以為是註定的悲情結局。這啟示我們,人際交往中,如果遇到異於自己的觀點或意見時,需要理性地對待之,分辨之。“偏聽則暗,全聽則明”,我們的耳朵需要傾聽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 關於白面書生的成語故事
- 如何寫好優秀的班級鑑定
- 佛山到廈門自駕遊詳細路線
- 清明節唯美圖片高清漂亮又好看
- 臺式電腦老是顯示藍屏咋回事
- 芒果蛋糕卷的做法圖解
- 學校年終工作大會發言總結
- 關於初中開學個性自我介紹
- 關於立夏拄蛋的四年級話題作文
- 國慶節自駕遊好去處旅遊景點推薦
- 關於禰衡的歷史典故故事
- 半空雲裡唱歌籠歇後語的答案
- 如何挑選二手膝上型電腦
- 抽筋的原因和緩解方法有哪些
- 韓式淡妝化妝視訊
- 託福成績查詢什麼時候公佈
- 描寫感恩的優美句子
- 高階會計師崗位的工作職責模板
- 勵志好看的超清風景桌布
- 超簡單的乳酪簡筆畫原創教程步驟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