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關大捷的指揮者是誰
鎮南關大捷的指揮者馮子材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反侵略軍事家,他曾參加過鎮壓太平天國的軍事行動,先後在廣東羅定、信宜等地剿滅過反清軍事力量,並以68歲的高齡,東山再起,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中法鎮南關大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鎮南關大捷的指揮者,希望大家喜歡!
鎮南關大捷的指揮者
鎮南關大捷的指揮者馮子材在到兩廣擔任總督,參加中法戰爭之前,其實已經高老還鄉了。他在廣西擔任提督之職十八年,於1883年提出稱病罷官。但是還沒等他在家裡坐熱了屁股,中法戰爭爆發。法國入侵越南,將越南淪為法殖民地,並使越南和中國脫離了宗藩關係。清廷得到訊息後,朝野譁然。在慈溪太后的命令下,清廷派兵進入廣西一代,和法軍交戰。戰爭初期,清軍節節敗退,進展不利。清廷撤換了在廣西被法軍擊敗的巡撫潘鼎新,派遣馮子材走馬上任,巡撫廣西。馮子材到任後,修築工事,團結軍民。此時中國和日本又爆發了中日戰爭,馮子材奉朝廷之命,率兵馳援,立下了赫赫戰功。
1895年鎮南關-諒山之戰爆發,馮子材識破了法軍迂迴打擊的戰術,堅守陣地,並指揮周圍的軍隊對法軍進行三面包圍,最終反守為攻,打出了鎮南關大捷的輝煌勝利。在這場戰鬥中,馮子材擊斃法軍千餘人,使得法國內閣總理下臺。鎮南關大捷的指揮者馮子材在中法戰爭結束後,被調往海南鎮壓黎族人民的起義運動,並在當地安撫流民,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
鎮南關大捷結果
1885年3月,年近七旬的老將軍馮子材帶領清軍在廣西鎮南關重創來犯的法國侵略者,取得了鎮南關戰役的全面勝利,鎮南關大捷因此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戰爭的輝煌碩果。雖然,鎮南關大捷結果是慘勝,清軍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然而就其在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書寫的輝煌戰績而言,它依然值得廣大炎黃子孫為之而驕傲。
1885年三月底,伴隨著鎮南關硝煙的散去,曠日持久的中法戰爭也已近尾聲。
由於戰敗,法國總理茹費理的內閣倒臺,法國政界也面臨著一次全面洗牌。雖然,野心勃勃的法蘭西人並未放棄通過戰爭獲得巨大利益的打算,然而鎮南關戰役的失利,還是讓他們嚐到了不屈不撓的中國人的厲害。
當年六月,在英國的調停下,中法雙方在天津舉行會談,並於6月9日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條約重新確認了1884年中法與越南之間簽訂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從此越南脫離了中國,成為法國屬地,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就此失去。
由此可見,鎮南關大捷結果雖然是中方取得勝利,然而此一戰並不足以改變近代中國軟弱的外交形式及政治上難以崛起的現實,更況在此戰役後,清軍已精疲力盡,劉永福部下損失殆盡,且清政府的財政狀況也難以支援更大規模的戰鬥,因此,鎮南關大捷結果,實際上並未改變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的宿命,更沒能改變近代中國令人堪憂的國運。
鎮南關大捷的抗法名將
鎮南關大捷的抗法名將馮子材,字南幹,號萃亭,廣東欽州沙尾村人。他幼年的時候,父母雙亡,孤身流落。後來參加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運動,立下了不少功勳,被朝廷御賜黃馬褂,封騎都尉。
1883年,法國入侵越南。而越南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藩屬國,法軍此舉意圖在讓越南脫離中國的保護,從而使之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中國清政府得到這個訊息後,十分憤怒。慈禧太后下令向法國進行反擊。
中法戰爭一開始進行地並不順利,後來在英國的調停下,雙方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新約》,使越南脫離了和中國的宗藩關係。但是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停戰的訊息並沒有及時通知到在西南的清軍,在此期間雙方依舊戰鬥不斷,從而使得英國的調停失效,中法戰爭持續。
清政府鑑於抗法前線的連連失利,調派68歲的老將馮子材到廣西幫辦軍務。
馮子材到達廣西后,對各部將士曉以大義,使之團結一心,一致對外。又將數萬軍隊分佈在前線的各個重要關卡中。
1885年3月,法軍企圖採取迂迴戰術擊敗清軍。馮子材得到這個訊息後主動出擊,打亂了法軍的作戰部署,逼迫法軍對清軍的防禦陣地發起攻擊。23日,法軍對鎮南關發起猛攻,馮子材拼死抵抗,到了下午,清軍各路援軍及時趕到,對法軍進行了三面包圍。法軍雖然殊死作戰,但彈盡糧絕,被清軍打死三百餘人,不得不下令退出戰鬥。緊接著,馮子材又乘勝追擊,連克文淵、諒山等地,先後擊斃法軍近千人。
鎮南關大捷使得法國內閣總理因此引咎辭職,鼓舞了中國西南的抗法熱情。而指揮這場大戰勝利的馮子材,也不愧為鎮南關大捷的抗法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