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將臺導遊詞
我們現在就來到了拜將臺。拜將臺作為漢初三遺址之一,它坐落在漢中城南,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的地方,也是劉邦重用人才而得天下的明證。
當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他聽從蕭何勸諫來到漢中,而在鴻門宴上暗暗決定追隨劉邦的韓信也背楚歸漢來到漢中。他起初並未受到重用,只被封為連敖一職,不久他又犯了罪 “坐法當斬”。但作為心中懷有抱負的韓信在其餘13人被斬之後,乃仰視並大喊“天下還未平定,為何要斬壯士!”這個異常的舉動引起了膝公夏侯嬰的注意,於是對韓信 “釋而不斬”,並將他舉薦於漢王,不久韓信即任治粟都尉。夏侯嬰的賞識改變了韓信一生的命運,但給他提供成就大業機會的,則是人稱蕭相國的蕭何。
劉邦任漢王不久,諸將逃亡者極多。作為治粟都尉,韓信與蕭何多次交談,但遲遲未見重用。於是,仿效諸將也逃離了漢中。當蕭何得知這一訊息,來不及去報告漢王,便獨自道去。與此同時,劉邦得知這位隨從多年的蕭何逃亡,“如失左右手”,怒髮衝冠。一兩天後,蕭何返回漢中,忙去見漢王。劉邦怒問:“隨我到漢中來又逃亡的人很多,你怎麼僅追韓信一人,欺騙我吧!”蕭何回答道:“諸將易得,韓信國世無雙,若你只在漢中任漢王,你可以不用他;你若要爭奪天下,你必須重用韓信!”蕭何進一步說:“大王欲東去,用韓信,便能留任他,不用他終會逃走。”劉邦終於納諫,任韓信為大將軍。蕭何同時對漢王提出要求,說:“大王素來傲慢無理,今拜大將軍不能像呼喚小核,這也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之一。大王要拜韓信為大將軍,則應擇良日,設壇,具禮,拜將。”於是劉邦聽從勸諫,設壇拜韓信為大將軍。
拜將臺就這樣誕生了。它坐北朝南,依次由南大門、南臺、北臺、北大門構成。南大門為仿漢溯式漢白玉門樓,橫刻著名書法家劉自犢先生篆書“拜將壇”三字。步人大門,道路兩側整齊的蒼柏,四季常青。向前行便是南臺,臺下右立著著名書法家舒同先生書寫的“拜將臺”三字碑,其碑陰刻著著名的“登壇對” 在這個對策中,韓信指出西楚霸王的弱點:“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建議漢王要爭奪天下則應 “反其道而行之”,採用“任天下勇武”、“以天下城邑封為功臣”和“以義兵從恩東歸之士”,這樣即可還定三秦,向東爭奪天下。
南臺下左立清陝西巡撫畢阮所書“漢大將軍韓信拜將臺”碑匯碑陰刻民國祝紹周之詩:“辜負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延,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南臺高4米,由石條砌成,上圍漢白玉欄杆。臺中強立韓信塑像,高6.5米,紅色花崗石巖質,但見站立的韓信威風凜凜,遠視前方,左手執劍,右手託印,似乎使我們看見了當年那“登壇威望一軍驚”的巨集偉場面。與之相臨的是北臺,上建一亭,下為石柱,遍刻歷代詠拜將臺名詩佳聯。最後是仿漢溯式的北大門,與南大門交相輝映,門楣上題有 “國世無雙”四個大字。
拜韓信為大將軍是劉邦集團從守轉攻、由被動變為主動的轉折點。沒有蕭何的薦舉就不可能有大將軍韓信,也就沒有今天的漢中拜將臺。而 “國世無雙”正是蕭何對韓信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