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導遊詞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肅祠”,位於合肥市 環城南路東段的一個土墩上,是包河公園的主 體古修築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篇1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包公祠參觀遊覽。“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來到古城開封,相信大家自然就會想起北宋名相——包拯。包拯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著名清官,他一生愛國愛民、不畏權貴、執法如山,人們頌稱他為“包公”、“包青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在包公祠裡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這位歷史先賢的傳奇一生……

  據史料記載,早在金、元時期,開封就建有包公祠,歷經金、元、明、清歷代。現在的包公祠為國家首批4A級旅遊景點,它於1983年在原址上恢復重建,是海內外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資料最全、歷史最為悠久的包公紀念場館。包公祠由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大殿、東西配殿、半壁廊、靈石苑、假山等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濃郁的宋式建築及園林風格, 它不僅是開封、也是中原旅遊區的重要景點。

  好了,現在請大家隨我往裡面參觀。這是包公祠的二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門頭懸掛的這塊匾額,”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歷代人民對包公清正無私的無限敬仰,也是對包公精神最好詮釋和寫照。大家再來看這朱漆紅門,這其實是封建社會嚴格等級制度的體現,是權威的象徵,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紅門上有門釘,建築上稱做“漚釘”,它數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級。比如說,皇帝的宮門上是九釘九帶,也就是九排門釘,每排九個,因為九是最大的奇數,而奇為陽,陽世即人間,九釘九帶表示唯我獨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職位高低依次減少,包公是北宋時的重臣,所以門前也是帶有相應級別數量門釘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牆遮擋了大家的視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擋人們視線,不讓人直視正堂,使庭院更顯曲折幽深;二是阻止傳說中不會轉彎的小鬼和煞氣的進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但是,這種色調灰青、圖案簡潔明瞭的照壁卻不多見,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莊嚴肅穆。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這裡安靜幽雅,花香四溢,我們看到東西兩邊各有碑亭一座,東邊碑亭內是明朝人胡謐在公元1473年為開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寫的《包孝肅公祠記》。碑文開頭就說“開封府故有宋包孝肅公祠,蓋祀其知開封時功也”,意思是開封府原來就有宋朝包孝肅公的祠堂,是以祭祀來紀念他擔任開封知府時的功績的。請大家再看這裡,“祠在府治廳事北,創始未詳,歲月曆金、元以迄我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開封府衙辦公大廳的北面,始創年月不詳,但經歷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們明朝。這就充分證明了開封包公祠的悠久歷史。西邊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學教授於安瀾先生寫的《重建包公祠記》,這也是人們對包公深切懷念的最好見證。

  下面請大家隨我來參觀各個殿堂,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有關包公的生平事蹟、清政美德以及種種神奇的傳說。

  這裡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關包公的正史資料。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卒於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64歲,據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包拯少年家貧,28歲取進士,歷任知縣、知府、監察御史、轉運使、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並出使過契丹,死後諡號“孝肅”。他的政績和特點主要是:執法如山、鐵面無私、關心民苦、為民請命、努力改革、興利除弊、嚴懲貪汙、廉潔清正。包拯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從根本上說是從維護和強化北宋王朝的長治久安出發,企圖用抑制和相對減輕剝削的方法來緩和階級矛盾,以鞏固其統治。但他的某些主張和作法在當時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有關包公的故事和傳說自我國宋、元時期就在民間流傳開來。至今,已形成了內容極為豐富多彩的包公文學藝術形象,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在這裡,我想請問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頭上還有個月牙呢?其實啊,這只是我們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那麼歷史上的包公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請看這幅手捧牙笏、身著官服的全身畫像,畫像線條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動,它逼真地再現了包公當年的風度和儀容,原來,包公的廬山真面目是這樣一位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呀!那為什麼傳說中的包公是黑臉呢?大家知道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後就被搬上了舞臺,戲劇家們按照包公剛毅的性格,用黑色臉譜來展示包公鐵面無私的高大形象。久而久之,包公黑麵威猛的形象就牢牢的樹立在人們的心目當中了。這幅畫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傑作。從銘文上我們可以瞭解到:清朝光緒年間,粵東督學徐琪道經合肥包公的後代家中,看到了一張珍藏的包公畫像後,非常激動,決定捐資把畫像鐫刻到玉石上,並賦詩讚頌,供後人觀瞻紀念。

  令人感動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髒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包公的錚錚鐵言,表明了包公疾惡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貴品質,讓子孫後代永遠牢記家法,恪守祖訓。真可謂:“留言訓後嗣,清廉樹家風”了。家訓的內容由於它的詞正言切、大義凜然,被載入《宋史》和《能改齋漫錄》等書中。

  古人曰:“詩言志,歌詠言”。包拯進京前寫了首明志詩,也是唯一留下的一首詩作:“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從包公這首詩的意旨、氣勢和遣詞練句上,我們可以深切地品味到詩如其人,使一個大義凜然、正氣沖天的包公躍然紙上,包公上報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終於成就了這位揚名千載的傑出人物。

  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開封府#from 本文來自學優高考網 end#題名記》碑,碑上記載著北宋從建隆元年到崇寧四年,147年間183位開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為第93任,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時年59歲。從這塊碑上我們可以看到,包公的任期是從嘉佑2年2月到次年6月。在開封府任職一年零四個月。大家看,碑上所記比較有名的歷史人物還有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等,但唯獨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這是因為千百年來,前來參觀此碑的人們總要情不自禁地觸控或指點包公的名字,天長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這種現象在南宋時就曾有人記述過,“開封府尹題名,獨包孝肅姓名為人所指,指痕甚深。”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麼受世人的尊敬和愛戴。

  這邊“齊山”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3年任池州知州時,親筆留下的真跡,字跡至今仍清晰可辯,右側的題款——“宋刺史包拯書”,系後人誤刻。

  這是包公逝世後的墓誌,是1973年合肥市在清理包公墓地時發現的。墓誌銘的作者是吳奎,曾與包公同朝為官。它為人們研究包公提供了最為寶貴的資料。此碑高122釐米,寬120釐米,這裡是原碑拓片。

  好了,現在我們進入了包公祠的後院,這座青煙嫋嫋,清心雅緻的院子坐落著大殿和東、西配殿。首先讓我們進入東殿,這裡以蠟像和壁畫的形式展示了有關包公的演義故事和歷史傳說。這組群塑蠟像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鍘美案》,蠟像形神具備,栩栩如生,正向大家展示著一個膾炙人口的感人故事。大家看,公堂之上,包公不畏權貴,執法如山,手託烏紗,下令行刑,寧肯丟官罷職,也要為民除害,怒鍘忘恩負義,殺妻滅子的駙馬陳世美,替秦香蓮母子伸張正義。你看那皇姑、國太手指包公,盛氣凌人,以權壓法,企圖救下駙馬。可陳世美有皇權撐腰,雖被拿下仍不服氣。秦香蓮領著一雙兒女,表情複雜,內心充滿了絕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朋友們對包公的三口銅鍘都不陌生吧,相傳這是包公陳州放糧時仁宗皇帝所賜,龍頭鍘用於皇親國戚,虎頭鍘用於貪官汙吏,狗頭鍘用於刁民惡棍。請問,那鍘陳世美使用的是哪口銅鍘呢?對了,是龍頭鍘,因為他是駙馬。據說這銅鍘是由皇帝的三道御札演義而來,結果變成先斬後奏的三口銅鍘了。

  這幅仿古畫叫《開封府盛景圖》,它場面恢巨集,描述了南衙開封府的壯觀情景。畫面的正中央是開封府大堂,整個建築佈局嚴整,氣勢巍然,卻沒給人以森嚴和畏懼的感覺。因為包公上任後改變了衙門的作風,允許告狀者直入公堂,由自己陳述是非曲直。另外,一般的衙門的照壁內是不許閒人進入的,可這幅壁畫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正行走在其中,有的還津津有味的在觀看牆上的佈告,似乎又在為包公懲治了某個貪官而歡欣鼓舞。

  這是一幅北宋時期的水磨圖景,它的名字叫“閘口盤車圖”。圖中河旁的閘口上有一座官營的磨面作坊,水磨正在轉動磨面,周圍有許多苦役在忙著搬運幹活,在左上磨旁的茅亭中是監督幹活的官吏,一苦一樂,對比十分鮮明。在畫面的右下方是一座酒樓,前面搭有“綵樓歡門”。整個畫幅細緻工整,反映了北宋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參觀西殿,這裡以模型和壁畫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包公的歷史故事及清德美政。這些壁畫表現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包公故事,如:“端州擲硯”、“陳州放糧”、“國法無親”、“怒鍘親侄”、“重開惠民河”、“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動,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愛國憂民、鐵面無私的高貴品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包公這裡得到體現。他不僅是一個斷案如神的清官,在治國方略上也卓有建樹,閃爍著人類文明與智慧的光芒。這裡除壁畫歷史故事外,還展示有宋代官轎、官船等水路工具,包公的官服以及開封府模型等,請大家隨意參觀。

  來到大殿我們看到,“正大光明”四個浩氣凜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於方背靠椅,勁正如鬆,巍然如山。包公方面闊額,長髯飄胸,有凜凜不可予奪的威嚴風儀,他雙眉微蹙,若視若思,常懷以悠悠報國為民的忠正心胸。請再看他的雙手: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穩自然的虎威中,似乎又能讓人感到一種呼之慾起的動勢和力威,令人肅然起敬。這是集歷史、思想、藝術和傳說於一體的包公的傳神寫照。這尊銅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5噸,古香古色、端莊肅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大家看包公銅像的帽翅,是不是感覺比一般的宋代官帽上帽翅要長一些呢。這又是一個傳說啦,當時仁宗皇帝對包公非常器重,每天視朝時都想見到包公商議朝政,可包公的個頭較矮,文武百官朝拜時,皇帝很難一眼見到,便特意嘉奉給包公較長的帽翅。仁宗皇帝對包公的恩寵不僅在生前,包公死後他還親自前往包家弔唁,並停朝一天,以示衰悼!而且還特別恩准包拯做為陪葬大臣葬入宋陵之中。關於包公的嚴肅,開封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包公笑比黃河清”,人們要想看到他的笑臉,居然比黃河水變清還難。

  大殿兩側陳列著反映包公真實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文物典籍。這裡有四幅彩陶壁畫,“不畏權貴”、“體恤民情”、“清正廉明”、“秉公執法”,形象地表現了包公剛正不阿,拒理力爭的可貴精神。包公作為家喻戶曉的清官形象,在人們心目當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為世代敬仰。

  走出威嚴肅穆的包公祠大殿,讓我們解開思緒,放鬆一下心情。現在大家來到的是包公祠的靈石苑,這裡湖光粼粼、清新秀美,與祠堂的威嚴肅穆相比更增添了一些雅緻,一邊是包公湖的波瀾壯闊,一邊是小橋流水、錦鯉臥波,讓人別有一番情致。好了,大家可以在這裡拍拍照,漫步包公湖畔,隨意欣賞一下宋式園林的別樣風情。

  “春秋有序人民不虧時彥,宇宙無極偉業尚待後賢”。好了,遊覽過包公祠,相信大家對包公已經有了深刻的瞭解了吧!各位朋友,包公祠的講解就到這裡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