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為什麼不能發射衛星

  二月七日,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再一次利用導彈技術發射了一顆“衛星”。聯合國安理會迅速發表宣告,強烈譴責朝鮮這一舉動,表示將迅速通過包含重要舉措的新決議。為什麼朝鮮不能發射衛星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朝鮮不能發射衛星的原因

  朝鮮的火箭剛剛發射,中國媒體就有殘骸落在濟州島附近和菲律賓外海的訊息,言外之意似乎是不成功。其實這些是運載火箭脫落的第一級、第二級箭體和衛星整流罩。其中第一級炸成兩百多塊落下也可能是一種防止殘骸過大的技術措施,如果是第一級爆炸,就不會有後續的分離了。當然,最準確的證據還是美國監測到了入軌物體。

  由於朝鮮預告發射的是一顆對地觀測***遙感***衛星,只是入軌還不能算完全成功。實際上公眾比較陌生的是,即使是比較先進的遙感衛星能力近年也完全進入國際商業市場,從而迅速擴散,藉此越南也在2008年就發射了首顆通訊衛星,2013年發射首顆遙感衛星,今年將發射第2顆,計劃2020年掌握對地觀測小衛星技術,2030年開始自主研製。這是正常的國際民用市場的情況,朝鮮情況當然比較特殊,但聯絡到遙感衛星如果只論有無,也不是什麼最尖端技術。雖然要具有軍事或民用領域的實用價值,應當滿足一系列指標,但朝鮮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因而它能拍回什麼樣的照片並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即使在中國官方的表態中,也使用了“朝鮮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執意以彈道導彈技術實施發射”的措辭。這要算中國立場的一次強化,這意味著中國也認為朝鮮這次發射即使真地是發射了衛星,也直接採用了彈道導彈技術。當然,這話從字面上說其實是頗為粗暴的。原因是,第一,世界航天史上多數國家的運載火箭源自其彈道導彈技術,被裁減的彈道導彈直接改裝為運載火箭,發射民用衛星的也有,怎麼到朝鮮就不行?第二,?遙感衛星也可以是民用的,即使是軍用的,也有很多國家擁有,國際上也無禁止。

  這就要到中國措辭中的另一句話“朝本應有和平利用太空的權利,但目前朝這一權利受到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限制”中找答案。也就是說,朝鮮通過其多年來一而再、再而三的行為,已經在中遠端彈道導彈和核武器的不擴散制度上成為挑戰國際規則的異類,被國際社會一致打入另冊,甚至由安理會專門通過決議的方式,要求其停止這類行為,接受國際社會約束。雖然由於配合這一決議的制裁措施效果不佳,朝鮮一意孤行,但安理會決議的嚴肅性中國是必須維護的,否則中國在其中的否決權就會份量縮水。

  不過,中國顯而易見從內心並不十分親近現有的導彈和核不擴散制度,因為這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重要部分,而國際上與美國對抗的國家多數選擇在這些領域發難,它們為美國製造的挑戰和難題在相當程度上有利於中國從美國手中爭奪國際事務的領導權,這是中國相當多公眾、民間智囊甚至官方學者或明或暗的認識。由於自認為縱容這種挑戰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行為的收益極大,中國很多人甚至對自己在朝鮮和伊朗兩個核危機中自相矛盾的立場渾然不覺。

  其實,伊朗並不因為它反美就更應該擁有核武器,朝鮮並不是因離中國太近、與中國關係特殊才不該擁有核武器,這其中符合最多國家利益的道理是:核武器大家都有,國際社會的安全秩序將完全沒有保障,因而各國在承認核大國現有核力量既成事實和有利地位的同時,通過一種國際制度和組織,共同放棄發展和擁有核武器,併為此接受國際組織對本國和平利用核能設施的全面監督和核查,而核大國也通過承諾為無核國家提供安全保障,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換取大家認可其特權地位。

  這不是一個完美的制度,但好過核彈滿天飛,更完美的制度是全世界徹底永久銷燬核武器,但那不光需要美國配合,也需要中國有些人放棄核武器是國家安全根本保障,甚至要維護任何權益就動輒以核武器相威脅的觀念。

  作為核武器最基本的運載手段,彈道導彈,尤其是遠端型號,將明顯改變現有力量平衡,因而控制其擴散的國際軍控制度也有類似的意義。各國和平利用太空的權利幾乎與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產生於同一時期。按理說,對已經良好遵守國際核不擴散制度的國家,由於不存在可供投放的核彈頭,發展火箭技術並不受太多限制,當代火箭技術甚至進入了私營企業時代。但是,對明確以毀滅對手為目標,強行發展核武器的朝鮮,其彈道導彈技術即使只通過發射衛星的方式來檢驗,也無法取得國際社會的信任。或者說,這樣的和平利用太空無法證明其和平誠意。

  然而,即使這樣,中國也不贊成通過嚴厲制裁朝鮮來迫使其放棄冒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對朝鮮的認識與對美國、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認識完全糾纏起來。意識形態的因素這裡不便展開,但剛才筆者就再次聽到一個“純粹國家利益”上的擔憂:如果放任朝鮮倒臺,就將有一個親美的政權擺在鴨綠江邊,對中國恐怕也不是好事。

  這其實又牽扯到國人常常用來批判美國的“冷戰思維”。單純從地緣政治上說,大國當極力避免周邊出現主要敵人的盟國,這似乎是一個正當利益。其實在複雜的國際格局中,這幾乎只能盡力而不可求全。二戰中蘇聯以侵略手段開闢所謂“緩衝地帶”,同它在東西方勢不兩立、分庭抗禮的冷戰格局下大力控制和干預周邊衛星國一樣,都實為惡劣行徑。中國要想效仿,恐怕別忘了自己正是靠“大小國一律平等”贏得過一點擁戴。同時,從現實而言,中國幾個邊緣海對面甚至陸地邊境,親美國家不都就在臥榻之側嗎?而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蒙古、緬甸也在與美國靠攏。即使是現在這個不親美的朝鮮,又是中國高枕無憂的東北亞鎖鑰嗎?

  朝鮮目前無權發射衛星,並非大國霸權的結果,而是利益高度相互聯絡的國際社會以成為“負責任的一員”為前提才共同認可其個別跨國界技術權利的要求。這甚至與主權都關係不大,因為一國的衛星將飛越整個地球。核武器也不再只是一國追求的戰爭手段,由於它巨大的破壞力,核安全也事關全球而不能僅以主權觀之。事關全球的事務只能大家共同說了算,即使發言權不均等,中國也不能為推翻美國的領導地位而主張平等,要維護自己的挑戰地位時就主張不同標準。

  領導地位的前提是“負責任的大國”,而後者是比“敢於維護自身利益的大國”高得多的標準,它往往意味著只能在足以服眾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對執意不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員,“負責任的大國”,或者說對地區事務有主導權的大國還意味著必須拿出有效的約束和矯正措施,而不能是一副這樣的神態——“你不是自稱老大嗎,我天天勸他立地成佛幾十年,搞成這樣怪我咯,逼急了他上街亂砍我可不管”。

  可惜的是,儘管國內“一戰立威”之聲不絕於耳,針對的場合卻有精心選擇,對有力約束個別不負責成員,在維護國際秩序中立威,中國還基本沒有考慮,甚至連這與自身長期堅持的“不干涉內政”原則的矛盾也未解決。平心而論,這個原則近幾十年來面臨現實的嚴峻挑戰,中國政策研究領域也多有靈活處理的主張,但在整體上它還是一個抵擋外部對中國一些事務評頭論足的法寶。這方面牽涉的更多問題更不便展開,但至少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外某些原則與國內某些方面暗中的牽連關係已愈演愈烈。

  在某些國際問題上,當舊日遺產成了包袱,包袱成了鎖鏈,鎖鏈成了在喉之鯁,深刻反思就是唯一解藥了。

 

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