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傳說故事與典故
孔子是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很多,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後,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後,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後,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被贖出來。這個人回來後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國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後,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
篇二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子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反覆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師襄子,直到現在,孔子的名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仍是我們的座右銘。
篇三
《荀子·宥坐》記載“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日: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樣,勸說、勉勵的意思,坐同座。古時候的人沒有桌椅,只能坐
地上,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邊,所以,座位右邊是經常關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銘。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個特點:空虛時只能歪斜地
放著,即“虛則欹”;當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擺放,就是“中則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滿,水太多了,它又會自動側翻倒,把水都倒了出來,這就是“滿則覆”。欹器是對它的俗稱,當人們利用它的特性賦予了文化內涵後,又送它一個雅號叫宥坐。
孔子博聞多識,他在魯桓公廟雖然第一次見到宥坐,卻早已知道它的特點,且立即讓學生當場實驗和講解施教。這件事不僅反映出孔子知識淵博,同時映了孔子重視實踐教育,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四
傳說,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雲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
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麼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裡去玩了吧。”
孔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
“你行大禮幹什麼呢?”母親問他。
“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
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在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孔丘的舉止確實是不同凡響的。
- 孔子的傳說故事與典故
- 善待生命的三分鐘演講五篇
- 電高壓鍋煮飯要放多少水
- 小學作文的精彩範文素材
- 大一新生演講稿青春6篇
- 幼兒趣味小故事孩子都喜歡聽
- 上班族日常運動小常識黑板報
- 唐朝李靖的兒子是誰
- 霜降節氣養生食療方法
- 染過的頭髮如何護理
- 教師師德師風的演講稿樣本
- 怎樣種植油茶樹_油茶樹的種植方法
- 白糯米的功效以及食用方法
- 短壽的面相特徵分析
- 藥材之鄉_全國各大城市藥材之鄉
- 春季新學期校長講話稿
- 四年級上冊學生評語
- 在家兼職工作做什麼靠譜專案有哪些
- 非主流風景頭像
- 高一優秀學生學期末評語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