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職升降的稱謂

  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授予、提升官職類

  加:加封,在原來官銜上加上某種榮銜,可享受某種特權。如張合“特進”加封之官銜。《失街亭》

  徵:由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 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張衡傳》  闢:①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如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被徵召***公府不就。《張衡傳》  ②帝王召見並授予官職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選拔委以官職。如 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譚》

  進:⑴推薦。如 臣進西門豹。⑵出來做官。如① 是進亦憂。《嶽》  ②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傳》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如 更選將官。《譚》

  察:考察和推薦。如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情表》

  封: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 ①周公子封於魯,為方百里也。《孟子告子下》  ②封功臣皆為列侯。《後漢書 光武帝紀》

  當:任,充當。如 當侍東宮。***擔任侍奉太子的職務***

  拜:授予官職,任命。如 拜臣郎中。

  除:拜官,授職***指辭舊職任新職***如 除臣冼馬。

  授:授給,起。如 即軍中拜授。

  點:指派。如可汗大點兵。

  起:由民間徵聘或罷官後再授官職。起用,出任,做官。如 辛苦遭逢起一經。《零》

  簡:任命,選拔。如①簡能而用之。《思》②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

  升:升官。如旋升寧夏道。《譚》

  擢:提拔,選拔。如 擢瑞戶部主事。《海》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 過蒙拔擢。《陳》

  陟:提升,提拔。如 陟罰臧否。《出》

  賞:由皇上特旨頒佈,賜於臣下官職爵位。如 賞袁世凱‘侍郎’。

  二 調動官職

  遷:①升遷。②調動官職,改任。③降職。如 遷我京職。《肅》。再遷為太史令。

  轉:調任。如 再轉為太史令。

  徙:調任。如①徙齊王信為楚王。②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衡》

  調:調動,調遷,調升。如 婿竟不調。《肅》

  移:特指調任。如 貶潮洲刺史,移袁洲刺史。

  補:補充空缺官職。

  改:改任官職。

  三兼職,代理

  兼:兼任。如餘除右丞相兼樞祕史。

  領:兼任較低的官職。如 又領揚州刺史。《晉書•謝安傳》

  行:代理官職,指比本職低的兼職。如 太祖行備武將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署、理:代理、暫任。如 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權: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尹。

  攝:兼理,尤指暫兼。

  守:兼理,指本職高的兼職。

  判:中樞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

  護:上級官員離職,由次一級官員守護印信代行職權。

  假:代理或非正式的官職。如假司馬。

  四 降職,罷免類

  貶:降職。如 貶連州刺史。

  謫、適:被罰流放或降職。如 ①滕子京謫守巴陵郡。②謫居臥病潯陽城。③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謫戍:有罪人被押送到邊遠地方去駐防。如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出:①京官外調。如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②由家居而出任官。

  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如 放寧夏道

  黜:廢,貶退。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

  絀:通黜,廢棄,貶退。如 屈平既絀。

  左遷:降職***貶官***。如 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遷:流放,放逐。如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奪:削除,罷免。如 脅服奪其官。《雞》

  罷、免:罷除、停職。如 ①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②免官削爵。

  革:革除。如 革職查辦。

  廢:黜廢,罷官。如 不勝其任者廢免。

  去:被調離。如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解龜:罷官***因古代官印上方的印紐常做成龜形,稱“龜紐”,故有其稱***

  乞骸骨:舊時官員年老自請退休,如 上書乞骸骨。《衡》

  五 其它

  復:指恢復舊職。如再轉復為太史令。

  下車:官吏初到任。衡下車***新上任***,治威嚴。

  仕宦:做官。如仕宦於臺閣。仕官:任官職,做官。

  用事:執政,掌權。當權。如① 並慰告其軍中用事者。②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③趙太后新用事。《觸》

  贈:對官員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員授予職稱封銜。如贈太子太保。《海》

  視事:官吏到職開始工作***處理政事***。如 視事三年。《衡》

  登朝:指做朝廷的官。

  赴:赴任。

  退:辭去或失去官職。如 ①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②退亦憂。

  致仕:①官員退休。②交還官職。如②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

  致政:①歸還政權。②辭官卸職。如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矣。

  古代皇朝中由大到小的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祕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併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未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諸貨幣。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