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個季節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那麼古代四個季節的又是怎麼稱呼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春有如下不同名稱如:三春、青陽、韶節、蒼天、陽節、九春、豔陽、淑節、陽春、青春等。

  夏有如下的不同叫法如: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朱夏、朱律、炎節、長贏等。

  秋的叫法包括:三秋、素商、悽辰、金秋、九秋、高商、商節、素節、日藏等。

  冬的叫法包括:三冬、嚴節、元冬、九冬、青冬、安寧、冬辰、元序等。

  每月農曆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又稱為:建寅,孟春,太簇,陬月,寅月,春王,嘉月,首陽,新正,復正,三之日,歲首,發歲,就歲,肇歲,芳歲,華歲,早春,孟陽,冠月,元月,孟陬,徵月,初月,三微月,開發,首春,泰月等。

  第二個月稱建卯,仲春,夾鍾,酣春,竹秋,仲陽,令月,花月,如月,卯月,杏月,麗月,四之日,大壯,同月等。

  第三個月稱建辰,季春,末春,姑洗,桃浪,鶯時,暮春,櫻筍時,晚春,蠶月,辰月,杪春,桐月,雩同等。

  第四個月份稱中呂,陰月,麥月,建巳,孟夏,初夏,槐夏,維夏,槐序,槐月,麥秋,乏月,巳月,梅月,清和月,正陽,朱明,乾月,除月,仲月等。

  第五個月稱午月,薄月,皋月,榴月,炎月,天中,建午,小刑,仲夏,鳴蜩,鬱蒸等。

  第六個月稱暑月,旦月,末月,菏月,蓮月,焦月,遁月,秀月,伏月,建未,林鐘,精陽,季夏,徵暑等。

  第七個月稱初秋,上秋,首秋,新秋,蘭秋,建申,夷則,肇秋,瓜時,蘭月,霜月,相月,申明,巧月,杏月等。

  第八個月稱桂月,壯月,酉月,仲秋,南呂,建西,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等。

  第九個月稱菊月,玄月,成月,朽月,青女月,建成,季秋,無射,涼秋,三秋,杪秋,暮商,季商,霜序,菊序等。

  第十個月稱坤月,亥月,陽月,良月,正陽,建亥,孟冬,應鐘,上冬,開冬,初冬,小陽春等。

  第十一個月稱子月,龍潛月,暢月,葭月,復月,建子,仲冬,黃鐘,一之日等。

  第十二個月稱杪冬,末冬,殘冬,暮冬,建醜,季冬,大呂,嘉平,星迴節,涂月,臘月,臨月,冰月,嚴月,嚴冬,歲杪等。

  古代青陽是指什麼

  青陽是古人創造的對春季的別稱。

  春陽即指春天,《爾雅·釋天》中提到:“春為青陽。”郭璞對此註解:“氣青而溫陽。”而在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中也用道:“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初。”春天陽光溫和明媚,這或是春天又被稱為春陽的一個原因。

  春天的雅稱還有哪些

  三春:古人以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簡稱“三春”。班固《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唐李白《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劉大白《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這裡的“三春”都是指春天。

  九春:古代把春季三個月的90天,按10天劃為一春,這樣整個春天就是“九春”了。“悅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詩歌中的這個“九春”就是指春天。明·唐寅《金粉福地賦》:“瑤池疏潤,演麗於九春;析木分輝,流光於千里。”

  陽春: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將春天冠以“陽春”和“陽春三月”的美稱。唐酒肆布衣《醉吟》:“陽春時節天氣和,萬物芳盛人如何。”

  芳春:春天天氣漸暖,百草萌發,萬木滋長,奇花異草鬥芳菲,於是春有了“芳春”的雅號。陳子昂有“孤鬆宜晚歲,眾木愛芳春”的佳句。陸機詩云:“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

  發生:春天草木萌發、滋長,故有此稱。唐錢起《春郊》詩:“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