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職常識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官職官制簡介
簡介
主書:戰國時魏國為國君保各種文字資料的人員。
御史大夫:秦朝時負責監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時,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由御史大夫遞補。晉以後御史大夫不再負責文書工作。
令史:漢代郎以下負責文書工作的官職。分:蘭臺令史、尚書令史。隋:唐以後,令史變為三省、六部御史臺低階事務員的稱謂。
宰相:封建時代“宰相為君主之幕僚長。”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
諫議大夫:西漢時稱祕書工作人員的諫大夫。東漢時改稱諫議大夫。隋、唐時錄屬於門下省,職責是侍從和規諫。宋代設諫院,遼金沿置,明代廢除。
黃門侍郎:西漢時在宮內內服務的郎官。東漢時黃門侍郎為專職,職責是侍從皇帝,傳達詔命。南朝以後黃門侍郎負責掌管機密檔案。
左右曹:漢代處理皇帝文書的官職。這種官職不是專職,而是加職。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處理皇帝的文書。
譯官令九譯令:漢代設定的翻譯官,負責翻譯異國來信之語言。相當於當代的外文祕書。
符寶郎:東漢時掌管天子印璽及符節的官。
御史中丞:漢代御史大夫的下屬官員,負責中央館、圖書館,處理直達君主的一切奏章,監督在外行使巡察權的各部刺史等。漢以後御史中丞為御史的長官,與司隸校尉國為最有權威的督察官。
從事:漢代刺史的佐吏,如別駕、治中、主簿等都為從事。當時各郡國也有從事。
書佐:漢代主管文書的小吏。像功曹書佐、典郡書佐等,負責起草和繕寫文書。
尚書:尚書是主管文書的意思。漢代在宮廷中主管文書的官稱為尚書。
二千石曹尚書:漢代郡國守相的官傣為二千石,古習慣上稱地方行政長官為二千石。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郡國守相文書的尚書被稱為二千石曹尚書。
三公曹尚書: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三公職掌的文書的尚書被稱為三公尚書。
尚書令:尚書的主管為尚書令。隋、唐時逐漸形成以尚書為尚書官的制度,這樣尚書令就不是主管文書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監督各部門的最高首長。
丞相:秦、漢時期定的制度。以丞相為輔佐皇帝的最重政務長官,與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漢代初期有時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說左右丞相,不久即廢,此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中書令:漢武帝時以宦官充任,職掌傳宣詔令。曹丕即位後設中書監及中書令,監令同等,其權任相當於宰相,習慣上監在令前。隋、唐以後,中書監廢止,只存中書令。
中書監:魏時曹丕即位後所設,與中書令同等權位。
中書省:魏晉以後,尚書令之權被中書監、中書令所代,開始以中書省為中央總機構。至樑、陳時,中書省內部事務官中有中書舍人五人,領主事十人,書吏二百人。
中書舍人:唐、宋時中書舍人是相當尊貴的官職。明代設中書科中書舍人,僅掌書寫誥敕等事,官階從七品。開始名為中書省直省舍人,後固中書省廢而改稱中書科中書舍人。中書舍人不為人重視,僅作為外觀裝點而已。其中有以工書得名實際擔任繕寫者,清仍其制,一般稱中書科中書,是無是輕者之官。
祕書令:漢末曹操為魏王,初置祕書令,掌機要文書。曹丕即位後,改為中書監和中書令。
登仕郎:文散官名。唐始置,為文官第二十七階,正九品下。宋正九品。徽宗崇寧二年***1103***用以代知錄事參軍、知縣令,政和六年***1116***改為修職郎,為文官第三十六階。金正九品上。元升為正八品,掌管宗卷、錢榖的屬吏。《元史·百官志一》:“照磨一員正八品,掌磨勘左右錢榖出納繕料例,凡數計文牘簿籍之事。”明正九品初授將仕郞,升授登仕郞。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郞。
等級與管理許可權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丞相***輔佐皇帝的最高政務長官***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太尉、司徒、司空。***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郡王、國公。***武***、都統、提督驃騎大嗣王。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開國郡公。***武***輔國大、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各省布政使、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大都護、光祿大夫。***武***鎮軍大、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侍中、中書令、、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卿、宗正卿、太子詹事、上都護金紫光祿大夫。***武***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左右英武六軍大、左右千牛衛大、左右散騎常侍、內侍監、中都督、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御史大夫、祕書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監、諸衛羽林,。***武***遊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禦所千總、騎都尉。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官職任免術語
關於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於爵位***、贈***用於追封已故者***徵、闢、薦、舉***多用於布衣作官***、點***用於口語***。
關於提升職務的有:抉或***用於由低階到高階***、進***用於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關於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於調動職務的:移、調、徒、量移***調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於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署***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中央官職
綜述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魏晉南北朝時期,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又是中書省、門下省。隋代演變並確立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後來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別行使行政權、軍權、財權。明代內閣雖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但實際上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相當於前朝的宰相***。清代康熙設立南書房,於清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兼任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
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祭祀等事;
兵部,管軍事;
刑部,管司法刑獄;
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寺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併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末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諸貨幣。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