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經典勵志故事簡介

  有很多關於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簡介都是非常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看看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與顏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髒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孔子接受批評

  孔子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裡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大。孔子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子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裡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麼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

  孔子回到他的門徒那裡。門徒們問:“您跟那個老人談什麼呢?”

  孔子說:“他看起來似乎是老子的門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論點好象是正確的。”

  當你用手工作的時候,不會出現頭腦的影子,一個人保持謙卑、單純、自然。當你使用狡猾的機器時,頭腦就介入了。那些用頭腦工作的人被稱為頭頭:職員的頭頭,老師的頭頭——他們被稱為頭頭。不要做頭頭。即使做一個職員也已經很不好了,何況做職員頭頭……那就完了。做一個老師已經夠糟糕的了,何況做老師頭頭……要設法成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為它們不狡猾,不夠具有競爭性;它們似乎是原始的。試著多用手來工作,你會發現那個影子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王昌齡

  話說唐代出了個“七絕聖手”王昌齡,說起來還有一段故事。他於開元十五年中了進士,補祕書省校書郎,調汜水尉,後因故遭貶嶺南。開元二十八年為江寧縣丞,人稱“王江寧”,天寶七年又貶為龍標尉,人稱“王龍標”。他的詩含蓄深婉、渾厚明快,人稱“詩家夫子王江寧”。王昌齡看到當時社會如此黑暗,到處是貪官,那受苦的農民總是吃不飽、穿不暖,看在眼裡,痛在心裡,覺得自己很沒用,只能寫詩發發牢騷。

  他在邊塞從軍的時候,騎馬巡邊,滿目蒼涼,心中煩悶,就信馬由韁,走了不知多久,離開唐軍駐地已經十分遙遠,他正要回轉馬頭,忽然看見在一片廣漠的邊塞之上,一座邊城的西邊,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樓上,一個唐軍戍卒孤獨地走上瞭望臺。從青海湖吹來的秋風在黃昏時分顯得更加凜冽寒冷。王昌齡猜想,此時此刻,戍卒的思鄉念親之情也正是最為濃烈之時。這是一幅悲涼而又傷感的畫面。王昌齡素知此地已無唐軍,《軍事報》上說前段時間有一隊唐軍在此地全軍覆沒,唐軍就放棄了此地,現在卻有唐兵守著,不禁心中大奇,走近去看個究竟。卻見戍卒走上高臺,坐下了。此時寒風瑟瑟,本就讓人愁思不已,那戍卒更用羌笛吹起了主題為“傷離別”的樂府古曲《關山月》。只聽得笛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如親人在呼喚,似徵人在嘆息。五昌齡想到,這笛聲就如同一縷情思,飄向萬里之遙的故鄉,徵人的妻子也同樣在思念久戍邊庭的親人。但是戰爭遠未停止,徵人回鄉遙遙無期,只能是無可奈何的等待。王昌齡思緒紛亂,走上前去,卻見此兵甲冑破了一個小洞,便問道:“你叫什麼名字?”此兵見到軍官問自己,忙一手掩住甲上的破洞,單手行禮,答道:“我叫閭丘曉。”

  原來閭丘曉是個武林高手,所屬唐軍曾與數倍於己的敵軍遭遇,經過激戰之後,全殲敵軍,但全隊唐軍也只剩下他一個了,他殺光敵軍後自己也體力不支,昏倒在地,醒來後想起自己的任務,就堅守著崗位。王昌齡問道:“你怎麼能在亂軍中保住性命?”“我有一門神功,我靠它消滅了敵人。”“教教我吧!我把你帶回我軍駐地!”於是王昌齡與閭丘曉回到了大部隊的駐地,然後祕密從閭丘曉那裡學了一門名為“七絕掌”的神功。為了表示感謝,王昌齡就替閭丘曉寫了七首《從軍行》,每一首詩都內含一式七絕掌法。其中的《青海長雲暗雪山》還高度讚揚了極度困苦的閭丘曉無怨無悔、在國家邊境進行正義戰爭的豪情壯志。此詩傳到朝廷,閭丘曉很快就升官調到別處做了刺史。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在王昌齡半夜騎馬回家的途中,突然從路邊跳出一個人來,嚷道:“王某某,你還認得我嗎?”王昌齡定睛一看,是師父閭丘曉。王昌齡有君子風範,抱拳說道:“原來是師父,不知在此攔路所為何事?”“朝廷聽說你總是發牢騷,叫我來警告你一下。”王昌齡冷冷一笑,說:“好啊,你就試試看!”閭丘曉運功發掌,但王昌齡更快,先一步將閭丘曉的人頭掃落。王昌齡心想:我現在這個樣子不免總是被人暗殺,不如借用一下師父的臉皮好了!於是動手將閭丘曉的臉皮剝下,製成面具,放到自己臉上,將閭丘曉的屍體埋了,到閭家去冒充閭丘曉,對外宣稱已經殺死了王昌齡。

  :李白

  公元226年,秦王李世民心懷不軌,為了和兄弟爭奪帝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設計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為擺脫秦王的追殺,身懷六甲的太子妃在忠心家將的掩護下,逃往西域突厥,隱姓埋名,潛居異國,受到當地人的禮遇。安富尊榮的生活並沒有消除太子後裔對大唐之恨。他們要積聚力量並藉助突厥,把屬於自己的大唐江山奪回來。但是大唐西征軍的金戈鐵馬併吞了突厥千里肥沃之地,再次踏碎了他們的夢想。光陰飛逝,大唐發展成繁榮昌盛四方降伏的強大帝國。太子後裔只好隱居深山,臥薪嚐膽,以圖光復大業。一天夜裡,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外的山上一座豪華莊園掃葉山莊中,迷茫的產婦夢見太白金星飛入懷中,隨後,一個儀表非凡的男嬰誕生了,父親給他取名李白,字太白,意思是“太白金星下凡來”。

  李白幼時隨父李復國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覽群書,多才多藝,尤好劍術。

  李白因家仇對現任皇帝唐玄宗很是憤恨,他很想能遇到一位貴人,帶他去皇宮臥底,好尋機為他祖先報仇。在開元十八年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

  後來前往玉真觀,在玉真公主的帶領下進入皇宮見駕,供奉於翰林,做了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檔案等工作。李白苦等機會,終於在含元殿前刺殺玄宗,卻被突然出現的太華公主阻止。李白因玄宗實為一代仁帝,便答應太華公主放過玄宗。回到長安,在聽雨軒聽說安西都護張守圭進京進貢。李白急忙趕到皇宮,救下奄奄一息的太華公主,得知張守圭與血恨門主行刺皇上,就前往後殿搭救。血恨門主對李白手下留情,卻被張守圭暗算成重傷,面具跌下,其真面目竟是父親李復國。李白惡戰張守圭,魔頭終於授首。

  父親在李白的勸說下,以天下百姓為重,避居掃葉山莊……玄宗賜李白金牌一面,上書“掃除天下不平事”,並給了他許多銀兩。李白辭官不做,到各處遊覽,走到哪裡都有當地官府暗中供應錢財,使他不用發愁。安史之亂後,天下已經***不安,老百姓不得安寧。李白也意識到這樣的局面,自己卻幫不上忙,就對自己說:“我也要找份工作做了!”他懷著平亂的志願,到永王李璘那裡做幕僚,結果陷入王室紛爭的漩渦。後因李璘與兄弟爭奪王位兵敗牽累,李白被送進監獄,但唐玄宗的金牌起了作用,最終減刑流放夜郎,半途又遇赦而返。

  李白非常喜歡喝酒,越喝越能寫出好詩。賀知章初遇李白時,曾解下金龜換酒,與李白共飲,稱李白為“謫仙”,後來人稱“詩仙”。到寶應元年,李白62歲時,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那裡,在窮困和漂泊中結束了他的一生。他的作品風格為浪漫主義,其中一首“俠客行”使李白名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