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健胃的中藥方

  現在的人們對於健康這麼方面已經十分的看重了,該補的就要補,那麼補脾健胃的有什麼好的中藥方呢?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健胃丹

  【處方】豆蔻2錢,陳皮3錢,砂仁2錢,香附2錢,厚朴2錢,公丁香1錢,白朮3錢,白芍3錢,龍膽草3錢,黃芩2錢,茯苓3錢,3仙1兩,當歸3錢。

  【製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2錢重。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調氣止痛。主胃脘脹痛,消化不良,嘔吐吞酸,嘈雜脅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後1時許開水送下。

  【注意】禁忌魚肉、生冷物品。

  補脾藿香散

  【處方】藿香1分,丁香1分,羌活1分,紅豆蔻1分,川芎1分,獨活1分,木香1分,草豆蔻***去皮***1分,甘草***炙***1分,乾薑3銖,陳皮半兩。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受水氣,吃轉藥後便服此藥以補之。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2-3沸,空心和滓服。

  補脾人蔘散

  【處方】人蔘1兩***去蘆頭***,石斛2分***去根***,黃耆3分***銼***,桔梗3分***去蘆頭***,白朮3分,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去皮***,白茯苓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丁香半兩,草豆蔻半兩***去皮***。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虛身重如石,四肢不舉,食少無力,腹脹腸鳴,神思昏悶。

  【用法用量】補脾人蔘湯***《聖濟總錄》卷四十四***。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人蔘湯”。

  【注意】忌生冷、油膩、溼面。

  補脾健胃的食物

  1、五穀雜糧類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於脾虛煩悶,洩瀉,消瘦,下痢。  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之功。用於疳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症。  蕎麥:味甘,性涼。有消積下氣,健脾除溼之功。用於胃腸積滯,腹脹滿,及脾虛而有溼熱的腹瀉、痢疾。  芝麻油:味甘,性涼。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於腸燥便祕,蛔蟲,食積腹痛,潰瘍等。

  2、肉蛋類  豬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之效。用於虛勞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兒疳積等。  豬脾:味甘,性平。能健運脾胃。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食慾不振,神疲乏力,腹脹,便溏之症。  牛肚:味甘,性平。有補脾胃,助消化,益氣血之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的體質虛弱。  兔肉:味甘,性涼。有補脾益氣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體倦乏力,或消渴口乾。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3、水產品類  草魚:味甘,性溫。有補脾暖胃之功。用於虛損,少氣乏力,飲食減少之症。  鯽魚:味甘,性平。能益脾開胃,利水除溼。適用於脾胃虛弱,少食乏力,或嘔吐、乾噦。  鱅魚:又名胖頭魚、大頭魚。味甘,性溫。可暖脾胃,益腦髓。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而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平魚:味甘,性平。有補益氣血,健脾益胃之功。用於小兒久病體虛,氣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等症。

  4、蔬菜類  番茄:又名西紅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食慾不振,熱病,口渴等。  大頭菜:味苦辛甘,性平。有溫暖脾胃,順氣開胃,解毒利溼之功。用於食積不化,寒涼飲冷所致的腹痛,溼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  猴頭菇:味甘,性平。有補脾益氣,助消化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或體倦乏力。  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和中益氣,消暑化溼之功效。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便溏,洩瀉水腫等病。

  5、水果類  蘋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中氣不足,腹瀉,便祕等。  椰子:味甘,性溫。椰子肉補虛,強壯身體,用於治療小兒疳積黃瘦;還可驅蟲,對絛蟲、薑片蟲有效。  大棗:味甘,性溫平。有益氣養血,補脾健胃,生津止渴,強神壯力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納食不香,大便稀溏,氣血不足,貧血缺血,面黃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兒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過多,食入過多則助溼生熱,胃脹中滿,損壞牙齒。  橙子:味酸,性涼。有健脾和胃,止嘔寬胸之功。用於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嘔吐,便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