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起義的口號是什麼

  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導的一次在廣西桂平縣的武裝起義,從金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金田起義的口號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金田起義的口號

  一般來說,農民起義都是有著自己的口號的。那麼1851年發生的金田起義是不是也有著自己的口號呢?金田起義口號是什麼呢?

  金田起義是在1851年1月11號正式誓師的起義,是由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韋昌輝、蕭朝貴和石達開等六人組織領導的農民武裝起義,以“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為金田起義口號,而金田起義確實在依照口號而行動著。

  洪秀全要求拜上帝會的成員將土地變賣之後再去金田匯合,家資充當起義的經費,在攻佔了永安城之後,他們便將城中的一些富豪抄家,而抄家的所得全部納入“聖庫”之中,用於軍隊的經費,也就是與“有錢同使”相對應。

  他們沒收地主和官僚的財產,將那些天氣和債券都焚燬,還限制地主的收租,使得一些地區的地主全年下來地租沒有分文進賬。他們將佔有著土地的廟宇祠堂等都交由沒有土地的農民耕作,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將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這正是“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的體現。

  通過“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這三點來達到“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目的。因為錢財全部納入“聖庫”之中,也就只能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則來使用這些錢財,從而達到公平的效果,一人有食則所有人有食。

  金田起義的時間

  金田起義是在1851年的時候在洪秀全的帶領之下組織的反抗清王朝的武裝起義,那麼,具體的金田起義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呢?

  在1843年的時候,洪秀全便已經同馮雲山和洪仁玕一同在廣東省的花縣首創了拜上帝會,並於1844年春天開始在廣西省宣傳基督教教義。

  在廣西,他們積極積極宣傳基督教教義的同時還積極地組織農民群眾。在此期間,洪秀全曾回廣東從事宗教理論的創作,馮雲山則深入廣西省的紫荊山區藉著書塾來宣傳基督教教義,並在那建立了拜上帝會,開闢出了一個革命基地。

  1849年左右的時候,廣西省連年鬧災,那時候天地會紛紛組織了起義。1850年7月的時候,洪秀全與馮雲山祕密藏在花洲山人村中,開始部署起義的相關工作。他們下達了團營令,要求那些拜上帝會會員將田產變賣之後在廣西省金田集中起來。他們將團營的指揮部設立在金田村,開始祕密打造武器,對會員進行軍事訓練。

  之後,在思旺圩和蔡江村兩次打敗了前來鎮壓的清軍之後,1851年的12月25日,清軍總兵又派兵進犯金田,在拜上帝會會員的奮力反擊之下失敗。

  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的三十八歲壽誕,這一天,萬種齊聚舉行了隆重的祝壽慶典。這一天,他們宣誓起義,正式向清王朝宣戰。就這樣,在1851年的1月11日這一天,金田起義正式開始了。

  金田起義的意義

  金田起義所宣揚的反封建的精神,鼓舞了千百萬的農民群眾為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鬥爭。這也是金田起義的意義所在。

  隨著金田起義的開展,沒收地主、官僚的財產的行為和焚燬田契、債券,限制地主收租的鬥爭場面相繼出現,甚至一些地區的地主全年沒有分文的地租進賬。他們沒收了一些宇祠堂佔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並將這些土地分給沒有土地耕種的農民,從而充分地發揮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在這些農民的耕種之下,有些地區出現了“穀物豐收”、“農安物阜”的繁榮景象,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群眾的經濟政治要求。

  至於金田起義的意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這樣說的:

  首先,金田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的農民運動,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其次,金田起義堅持了長達14年的時間,勢力遍佈中國18個省,嚴懲了中外的反動勢力;

  第三,金田起義擔任著反封建反侵略雙重任務。它反對封建主義,從而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它反侵略,從而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最後,金田起義的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並從中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在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上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