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偉人的誠實故事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必衰,國無信則危。一兩重的真誠,等於一噸重的聰明。誠信是一種心靈的開放。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范仲淹教牧童的故事

  其實教育並不只存在學堂之中,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瞬間都會成為人們傳道授教的機會。范仲淹在一次遊覽山水的時候,遇到了一群好學的牧童,范仲淹藉機給他們上了一課,牧童們也努力爭取到了一次可以學習的機會。

  一天,范仲淹和他的好友滕子京遊觀天柱山。清晨,范仲淹見東方已露出魚肚色,便獨自一人出門去了。順著彎曲大路,一路觀賞,山清水秀,綠草如茵,他看得好不入迷。

  此時,范仲淹見一群牧童圍著一個扎著朝天辮的小牧童一聲不吭,不知在幹些什麼。他走上前去,只見這個扎著小辮的牧童手拿牛鞭,在地下一筆一劃地寫著。仔細一看,原來這群牧童正在聽小辮子講課。鞭杆作筆,大地當紙,在地下寫個“刁”字。寫好以後,還十分神氣地說:“你們知道這個字怎麼念嗎?這個字念‘刀’,砍柴的刀……”,小辮子還沒說完,就聽身後有人說:“不對,你教錯了。”小辮子一驚,轉身一看,呆住了。

  原來站在他們身後的是個穿著十分講究,氣魄非凡的官人。牧童都呆呆地不敢作聲,范仲淹笑了,上前拍拍小辮子的肩膀,和藹地說:“你教錯了。”

  小辮子見這官人滿面慈祥,這才膽大了點,辯解說:“昨天在學堂門外,我見先生就是這麼寫得,先生說是‘刀’字。”

  范仲淹說道:“筆畫你沒看清,就是錯了那麼一點。”

  小辮子急問:“哪一點?”范仲淹走上前去,說:“我寫給你們看。”邊說邊將小辮子的牛鞭拿過來,在地下寫著,還一邊解釋道:“一個是一撇,一個是一提。”

  小辮子不服氣地說:“這兩個字不都像‘刀’字嗎?”范仲淹繼續耐心地解釋說:“看來像,仔細看就不像,關鍵就在這一筆,一個上,一個下,朝上一提是‘刁’,朝下一撇是‘刀’字。”小辮子口裡念著說:“刀刁刀刁,念快了和刀的音差不多呀!”

  范仲淹說:“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啊!別看‘刀’、‘刁’二字相似,音也相似,但刁比刀厲害得多,弄不好,還要殺頭的。”

  牧童們聽了,十分驚奇:“這麼厲害,還要殺頭?”

  范仲淹說,不信,我說段故事給你們聽聽:

  過去山上有座破廟,廟裡只有一位年輕的尼姑。這尼姑苦鑽學問,長得又美,十分惹人喜愛。就是一點,不守清規戒律,喜歡結交朋友。一天,他遇到一個很有學問的窮秀才,馬上就與他成了朋友。於是窮秀才就邀請尼姑到他家作客,兩人非常要好。後來,這個尼姑就經常跑到窮秀才家去串門。日久天長,你來我往,朝夕與共,情同手足。有時候談出興致來,竟忘了吃飯,睡覺,連五更天都不知道。他們的行為很快就被傳出去,人們紛紛議論。不久,傳到財主呂員外的耳朵裡,他以為這樣的事情有傷風化,進縣衙就把小尼姑和窮秀才告了。這一狀果然就告中了,衙役立刻把小尼姑壓倒大堂上審問,小尼姑好像沒事一樣,冷笑不語。這下縣太爺氣極了,命人抬上刑具。正要施刑,小尼姑趕忙說:‘不必動刑,小人招供。’衙役立刻遞過紙筆,只見小尼姑提筆寫道:‘刀刁相像,瓜爪難分,戊戍胸中一點,齋齊足下分明。’小尼姑寫好之後放在地上。差役忙吧供詞呈上。縣太爺一看供詞,又大量了一下尼姑,怒容頓減,點頭說:‘原來如此!’。便走下堂來,朝小尼姑上下一看,接著禽獸扶起小尼姑,並向小尼姑施一大禮,送出衙門。”

  說道這裡,范仲淹問牧童們:“你們想想,這是怎麼回事啊?”

  牧童們都聽迷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麼回事。

  范仲淹說:“縣太爺是有學問的人,招供,才知道小尼姑學問很深。所以,才下堂朝小尼姑反覆大量,知道自己差點把案子斷錯了,只好向小尼姑賠禮,放回廟裡。”

  牧童們齊問:“錯在哪裡呢?”

  范仲淹說:“小尼姑不是說:‘齋齊組下分明嗎?足就是腳啊。”

  “腳?”牧童們還是不解。

  “對,就是腳。”范仲淹接著說:“原來這個尼姑是個大腳,本身卻是男子。他為了逃避包辦婚姻,住進破廟,研讀經書。他和秀才是在一起研究學問,所以往來密切。這個縣太爺十分愛才,問明情況之後,還常去向他們請教,從此,他們三人成為了好友。你們看相形字中僅一點點區別,就有這樣大的不同,一定不能寫錯,唸錯,一個人作學問就講‘認真’二字。”

  小辮子聽到這裡,撲通朝范仲淹跪下,懇求他說:“先生,你就做我們的先生,教我們認字吧。”牧童全都朝范仲淹跪下,異口同聲地說:“好先生,求求你,你就教我們認字吧。”

  范仲淹被這樣勤奮好學的牧童們所感動,恨不得將滿肚子的學問都教給他們,只是在此不能久住。正在猶豫不知如何回答的時候,滕子京找他來了,范仲淹把此事簡要地向滕子京說了。滕子京一直就有創辦學校,開啟民智的想法,也很喜歡這些好學的牧童們,便一口答應下來,興辦學堂。

  就這樣,滕子京花錢在山上蓋了座“范仲淹書堂”,牧童從此有了先生,也有了書堂,白天放牧,晚上識字。他們時時不忘范仲淹給他們講的故事,認認真真,格外用功,其中一些人後來還成為了國家的棟樑。

  篇二:皇甫績守信求罰二十大板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三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就帶著他回到外公家住。

  外公家是大戶人家,家裡上學的孩子多,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們在私塾裡上學。

  外公是個很嚴厲的人,私塾開學的時候,他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要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後,皇甫績和表兄們一塊下棋,一時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了做先生上午留的作業。

  外公知道後,狠狠地訓斥了孩子們一頓,然後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再加上已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於是就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後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麼能成大事?”

  皇甫績的表兄們平常都很愛護他,看到他沒有被罰,心裡都替他高興。可是,皇甫績心裡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同樣的錯誤,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

  於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願受罰,不然的話就是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們都被皇甫績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

  後來,皇甫績在朝廷裡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於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篇三:牡丹花選太子

  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於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豔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鬥豔,只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

  但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來,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