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人物事件有哪些

  晏殊出生於991年,卒於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那麼你瞭解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晏殊的人物事件,希望能幫到你。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 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是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他從小就是一個“神童”14歲就參加了朝廷的科舉考試,並且中了進士了。那麼關於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他從小就是一個“神童”14歲就參加了朝廷的科舉考試,並且中了進士了。那麼關於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其中一個故事也就是他14隨時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14歲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不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就可以做官的。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決然的參加了考試。事情也十分湊巧,科考題目居然是他以前做過的。這樣他就順利高中了,並得到了皇帝的讚賞。但晏殊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在複試的時候,把情況如實告訴了皇帝,並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題目。皇帝與大臣商議後,出了一道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答卷非常優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獎。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一生顯貴,官拜丞相,但他卻平易近人,質樸誠實。可以說他的品格非常高尚,做人表裡如一,不喜歡弄虛作假。這點從他的詞中的風格就可以看出來,他的詞雖然辭藻華麗但感情真實質樸。從晏殊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晏殊屬於的派別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 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進賢縣文港鎮人,官職做到了當時的宰相。晏殊與他的第七個兒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當然晏殊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他的詞作上,他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那麼晏殊到底是什麼派別的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晏殊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後到祕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晏殊詩詞富閒雅而有情思,他的詞句主要有這幾個特點:一,感時傷別,春秋各異 。晏殊詞就題材內容來說, 未脫傳統婉約詞樊籬,即傷春悲秋、相思別離。但相同的題材,晏殊 表現出了對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詞 具有文士氣。三,晏殊詞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四,內向的獨省與外向的同樂 。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以詞人自己為主人公的詞作,和詞中的主人公身上明顯寄託了詞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由此可見,晏殊的詞更多的是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並且委婉含蓄。多表達傷春悲秋,相思別離的感慨,所以晏殊以他詞作的風格論是屬於婉約派的。值得注意的的是在晏殊的詞中沒有遊山玩水或羈旅愁苦,也沒有柳永式的純粹個人的兒女情感的情感的抒發,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隱約地表達,適可而止。晏殊也被奉為北宋婉約詞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