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馬洪線的邊界衝突是什麼

  麥克馬洪線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於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那麼你瞭解麥克馬洪線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麥克馬洪線的邊界衝突,希望能幫到你。

  麥克馬洪線的邊界衝突1:第一階段作戰

  “麥克馬洪線”***以下簡稱麥線***是英國殖民者與印度政府單方面對中、印邊界的非法劃線,遭到了國民黨政府、西藏地方和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強烈反對。1951年,西藏實現和平解放,卻引起印度政府的不安與百般阻撓,並進一步蠶食中國的土地。1951年,印度趁我國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派印軍大舉向“麥線”推進。印度總理尼赫魯1959年3月22日,向我國正式提出領土要求,其面積達12.5萬平方公里***包括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中國政府為了維護中印友好,對印度的武裝侵犯和無理要求,一直採取剋制、容忍的態度,為兩國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作出不懈的努力。然而,印度卻認為中國的忍讓是軟弱可欺,而變本加厲地在邊界製造事端。1962年10月17日、18日,入侵印軍在東、西二段同時向中國邊防軍發起猛烈炮擊,中國邊防軍只得奮起反擊。

  10月20日至28日,在東段的克節朗、達旺地區,西段的加勒萬河谷、紅山頭等地區,中國邊防軍對入侵印軍發起全面反擊,印軍總計有22000人,中國軍隊投入10300餘人的兵力。東線由張國華、譚冠三、鄧少東、王亢負責指揮;西線由何家產指揮。先後進行了“克節朗戰役”、“達旺追擊戰”、“西段反擊戰”、“加勒萬河谷激戰”、“攻克紅山谷”等五大反擊戰,給印軍沉重的打擊。

  麥克馬洪線的邊界衝突2:第二階段作戰

  在東段,以西藏軍區8個步兵團、3個炮兵團的兵力,向達旺河以南西山口實施反擊;以4個團的兵力向瓦弄地區反擊。在西段,以新疆軍區1個團的兵力,向班公洛地區反擊。

  經過二個階段的反擊戰,歷時一個月,中國邊防軍共全殲印軍第七、六十二、炮第四旅,基本殲滅了第十一、四十八、六十五旅,還殲滅了第五、六十七、七十、一一四、一九二旅各一部。擊斃印軍旅長辛格准將以下官兵3900餘人。繳獲火炮300門、飛機5架、坦克10輛、汽車400餘輛。印度三易國防部長,最後尼赫魯親自指揮,也沒能挽回他們的敗局。

  中國邊防軍取得了重大勝利,但為了和平解決兩國邊界爭端,中國邊防軍主動撤退到1959年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20公里以北地區。後來又將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俘虜等分批、分期地全部交還印度,從而博得了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讚揚。

  麥克馬洪線的邊界衝突3:後方支援

  中國邊防軍的自衛反擊戰,地處高寒缺氧、終年積雪的高原,後勤保障十分重要。西藏、新疆地區群眾,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線作戰。共有5.2萬餘名民工、1.1萬民畜參加了支前工作。新疆喀什、阿克蘇、庫爾勒等地,調集了1054輛汽車、挑選了2224名青年幹部和民兵參加支前運輸。在搶修錯那至達旺戰區公路中,有2000名民兵、民工協助工兵的工作,連續奮戰了17個日夜。地方支前群眾搶修道路、橋樑,運送彈藥、糧食,搶救傷員等,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我邊防軍取得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