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的後期有什麼變化

  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早期中國文化界中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新文化運動的後期情況,希望能幫到你。

  新文化運動的後期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的進步思想,而馬克思主義是何時在近代中國廣泛傳播的?據有關資料記載,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後期。

  五四運動爆發後,新文化運動進入後期階段,此時,引導俄國大革命取得碩果的馬克思主義為近代中國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這一年,李大釗同志在《新青年》報刊上連續發表《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等作品,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這也成為近代中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從此,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開始為普通中國民眾所接受,它在喚起近代中國民主意識的同時,也帶來了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此後,陳獨秀、沈尹默等一大批新文化運動的得力戰士紛紛發文響應,一時間,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後期的又一場思想變革潮流。

  在新文化運動後期的漫長歲月中,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和輿論導向,越來越多的進步文人加入到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陣營中,使得五四之後的中國文壇氣象更新,民主、自由、平等的觀念被更多有識之士所接受。

  馬克思主義的進步思想,在新文化運動前期“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基礎上,更注入了結合當時社會變革,積極探索強國之路的理論依據,為日後新民主主義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與理論基礎,對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新文化運動的陣地

  1915年,在中華大地上發生了一場文化改革的運動,這場文化改革使得中國的古典文化走向沒落,開啟了白話文的新篇章,反對影響人們遵守了幾千年的傳統,這場運動被人們稱為新文化運動,那麼什麼是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呢?

  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是《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那麼他們為什麼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呢?這次文化運動主要在新青年雜誌上面發表了西方國家的先進的文化思想,在這本雜誌上,陳獨秀等人提倡人們要學習科學知識,反對封建迷信,提倡人們要學習西方的民主社會,反對統治中國幾千年的獨裁專制制度,反對任何獨裁製度的復辟;並且由於白話文的通俗簡單,文言文的複雜難懂,新文化運動也主張人們學習簡單的白話文,而拋棄晦澀文言文。雜誌上面也刊登魯迅,胡適等人的文章,加快了西方的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起著很大的影響。

  時值蔡元培任北京大學的校長,他提倡北大的學生要相容包並的思想,學習西方的先進的思想文化,不斷改變自己的傳統思想,他在北大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發展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使得北大成為全國學校思想發展的重要地點,也培養了許多接受西方文化的年輕學生。由於這些原因,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不斷地推動運動的發展。

  新文化運動的階級

  說起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級,歷史上普遍認為民族資產階級是領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力量。

  近代中國是漫長的中國歷史中一個變革最為頻繁、社會動盪程度最為劇烈的特殊時期,那為何民族資產階級會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級呢?其根本原因,乃是因為新文化運動本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新思想、新文化反對封建統治思想的資產階級文化鬥爭。

  在新文化運動前期,以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胡適等具有國外留學背景的資產階級文人高舉“科學、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旗幟,率先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發起挑戰,矛頭直接指向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及其反動勢力,深刻揭露了袁世凱復闢帝制,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為對國家、民族利益的傷害,因此,新文化運動對近代苦難深重的中國來說,彷彿一聲春雷,喚起了民族覺醒,前所未有地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因而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級為促進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思想。在此期間,前期參與和領導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文人中有為數不少的一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中就包括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者李大釗和陳獨秀。

  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後期主要的戰略指導思想,它的深耕和傳播,也為近代中國探索了救國救民的新出路,所以,至1917年以後,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漸漸轉向了無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