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晚清政治家翁同龢的歷史評價
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簽署《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六日後,俄國、德國與法國以提供“友善勸告”為藉口,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中國,這就是三國干涉還遼,那麼你知道近代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的意義嗎?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近代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的意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翁同龢是晚清政壇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在甲午戰爭中,他堅持抵抗日本,反對投降,戊戌變法,他力求變法,對中國和名族做過巨大的貢獻。他出生世家,從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飽讀詩書,最擅長書法。
翁同龢長期在朝廷擔任要職,所處的時代也是晚清政治動盪的時代。他愛國,苦心焦慮,力圖變法,拒降主戰,從這些方面看的出忠君愛國人士為了挽救國家政治走上佈滿荊棘的道路上奮鬥者。當然翁同龢作為一個統治權貴,朝廷的大臣,自然也受歷史的侷限。但是,他在反抗外敵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是值得我們敬仰的。
以他的個人節操來說,身在朝廷四十多年,是兩朝帝臣,位極人臣,主管國家政務長達十年之久,後被罷了官後,竟以兩袖清風之勢回鄉,晚年的他歲雖然要靠同鄉的接濟和賣自己的字畫為生,但所流露出的道德操守,清廉作風,是值得後人稱讚的。他的一生伴隨了許多重大事件的發生,其中有的是他親自辦理交涉的,有的是他耳聞目睹的。雖然時間跨度很大,涉及的領域也相當廣泛。但難得的是,他還每天堅持寫日記,總共時長達47年之久。日記內容廣泛,包含了國家以及軍中大事,外交政治,文化教育,當然還包括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家庭趣事。其中記載的關於近代史的一些重大事件,人物和制度,對近代史研究有著重大意義。
瞭解晚清政治家翁同龢的簡介
翁同龢,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書法藝術家。對於他的書法,幼年時期多以歐、褚的書法為學子,中年時期則致力於顏真卿的書法。以書法而聞名,晚年沉浸於漢隸,在同光書法家中名列第一。當時的書法家都對他的書法造詣十分敬佩。
翁同龢是晚清政壇的重要人物,先後擔任了同治、光緒兩代的帝師。在光緒時期,因為捲入了政治鬥爭中被慈禧太后罷了官。讓他首次出任是在光緒八年時期,第一次擔任了軍機大臣。在擔任起主要參與了兩項重大政治鬥爭革命,其一就是參與了處理雲南軍費報銷舞弊案,其二就是參與中法越南交涉的相關事宜。
其次在生活愛好上,比較很喜歡藏書和學習書法,並且在這方面有較高的造詣。他在京為官將近40多年,在他的書法中,最擅長的就是楷書和行書,同時也深得顏真卿書法的精髓,寫出了具有自己個性的書法作品,形成了翁氏獨特的書風。因此他的作品在清代書壇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關於他的評價也是很高。
關於他的故居,現在叫做“翁同龢紀念館”。這座紀念館開放於1991年11月1日,到目前為止,翁同龢故居是保留比較完整的,具有江南風格的官僚住宅。也就是在這裡翁同龢過了他的青年時期。直到1990年,他的玄孫美籍華人翁興慶將這座故居捐獻給了國家,並於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