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第一個秦王的簡介

  秦王是秦國君主或一個封號,戰國時期秦國的君主,比如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秦孝文王、秦武王、秦莊襄王、秦王子嬰等,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大家都知道是秦始皇嬴政。但是,歷史上第一個秦王是誰呢?這可不是嬴政,而是他爺爺的爺爺嬴駟,也就是秦始皇的高祖。

  在周朝,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稱王是周天子的特權。不過,到了戰國,實力強的諸侯國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齊、魏、楚等國國君都稱王。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迅速增強。公元前325年,秦君嬴駟也稱了王,就是歷史上的秦惠文王。在他以前,秦國的君主做多隻是稱公,如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用商鞅變法的秦孝公。

  作為秦國的第一個王,秦惠文王有什麼功績可以彪炳史冊呢?他是秦國四雄主之一,是秦國崛起階段的重要人物,主要功績在於穩定內政與對外擴張兩方面。

  商鞅變法,不僅使得秦國國力大大增強,也使得商鞅威信得到極大提高。因軍功被封為商君後,商鞅驕橫跋扈。秦孝公死後,掌握軍政大權的商鞅對秦國是一個巨大威脅,新即位的嬴駟果斷誅殺商鞅,消除隱患。趁此之機,他又誅除秦國公室中對新法牴觸的頑固派,不僅保留了變法的成果,還避免了秦國的分裂內亂。

  內政穩定,嬴駟開始對外擴張。他任用公孫衍,大敗魏軍,苦戰數年,使得魏國割讓上郡15縣;任用司馬錯伐蜀,將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收入囊中;任用張儀,反間連橫,破除齊楚盟約,大敗楚國,佔領漢中;西北燒荒,征討義渠,平定後方,避免陷入東西作戰的難堪局面。可以說,秦惠文王揭開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序幕,再經過秦昭王的努力,到了秦始皇,大勢已定,水到渠成,終於成就了秦國的統一大業。

  中國古代歷第一個秦王的歷史評價

  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國在惠文王時代的輝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識人馭人的本領。秦惠文王即位後的第一個對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秦國的法治建設已基本成功,倒是獨掌大權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國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脅。秦國的法治建設是靠強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說的霸術。在法治建設完成後,秦國有兩個人是雙重性質的,秦惠文王和商鞅。他們由於擁有巨大的權力,既是法治的最強維護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徵只能是一個人。商鞅的悲劇根源就在這裡就算秦孝公沒有暗示,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象商鞅這種人,秦國不用,也必然是不會讓別國來用的。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後,以商鞅造反查無實證,公子虔和公孫賈純屬陷害為由,順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黨羽。秦孝公沒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贏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複雜的邦交鬥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華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用張儀。又不唯採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發生激烈辯論時,贏駟毅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展現了贏駟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的王者風範。

  秦惠文王剛解決了內部因商鞅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他和崛起的秦國就開始面臨挑戰了。第一個挑戰秦國的人就是惠施,也就是惠子,他是宋國***現在的河南省商丘市***人,大約出生於公元前370年,逝世於公元前310年,戰國時代的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是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雖然惠施是宋國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區是魏國***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尊齊國為王。魏惠王在位時,魏惠王由於惠施的與齊連橫策略的失敗,採用秦相張儀的秦韓魏合縱伐齊楚的合縱策略,趕走了惠施,任用張儀為魏相。但由於秦國的真實目的是削弱韓魏,被魏惠王識破,張儀也被趕走了。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後,由於東方各國的支援,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國,惠施重新回到了魏國。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裡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因此經常為外交事務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曾隨同魏惠王到齊國的徐州,會見了齊威王。除此之外,他還為魏國制訂過法律。當時六國之間已經離心離德,惠施的挑戰實際上宣告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