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的歷史事件介紹

  鴻門宴是指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那麼你瞭解鴻門宴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鴻門宴的故事簡介

  鴻門宴的故事發生在秦朝末年,當時劉邦和項羽約定,誰先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陽,誰就在關中稱王。劉邦一路避開秦軍主力,專門挑偏荒的小徑,沒有打過幾場硬仗他的軍隊就已經兵臨咸陽。秦王子嬰根本沒有反抗就投降。於是劉邦先佔據咸陽,控制了函谷關。

  項羽一路帶領大軍硬戰不斷,耽誤了行軍路途,等到項羽到時,發現劉邦早已搶了先。項羽當時就不樂意了,便有了鴻門宴的故事。項羽和軍師範增設下鴻門宴,準備殺了劉邦,但是項羽把佈置鴻門宴的事告訴了項伯,項伯告訴了故友張良,張良就告訴了劉邦。第二天劉邦帶著人親自給項羽賠禮道歉,解釋他根本不想稱王,項羽大為開心,哪還記得要殺劉邦的事情。

  雖然范增多次示意,項羽都裝作沒看到,范增眼看沒按計劃進行,就讓項羽的堂哥項莊利用舞劍來殺劉邦,張良一看就知道他的用意就是要殺沛公,馬上去告訴劉邦的武將樊噲,樊噲一聽直接拿起武器闖進宴會把局面攪亂,就這樣被樊噲將事情阻攔過去。隨後不久劉邦藉口去廁所,悄悄從小路逃回了大營。張良留下說劉邦身體不舒服,就先回去了。項羽不以為然,范增卻大頓手足,直呼項王氣數就此去了。

  果然鴻門宴之後不久,大難不死的劉邦在垓下擊敗項羽,取得了楚漢之爭的最終勝利,這便是鴻門宴的故事了。

  鴻門宴的歷史背景

  鴻門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典故,事件講的是秦朝末年兩位起義軍首領項羽與劉邦為了爭霸天下而進行的一場較量,那麼鴻門宴背景是什麼呢?

  鴻門宴背景要從劉邦與項羽的約定說起,當時天下反秦烽火遍起,而最有希望率先攻入都城咸陽的只有劉邦和項羽,發兵之前二人約定好,誰先進入關中,就可以做關中王。隨後項羽率領大軍長驅直入,一路遇到秦軍主力部隊,雙方激戰不止,項羽破釜沉舟,連戰連捷,終於擊潰了秦軍主力,這時候才傳來劉邦已經進入咸陽的訊息。

  公元前206年,當時尚為沛公的劉邦率領義軍一路避開秦軍主力,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過了函谷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和百姓們約法三章,命令將士們不得侵犯百姓的利益,並派人駐守函谷關,防止項羽揮師入關。項羽剛剛率軍在鉅鹿大破章邯,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並殲滅了秦軍的主力,正準備向關中進攻。聽到劉邦的訊息後憤怒不已,他認為劉邦不守諾言,而自己的軍隊功勞最大,豈能讓劉邦獨佔功勞?盛怒之下項羽率軍攻城拔寨,一路推進至戲水之西。劉邦當時與其軍隊一起駐紮在霸上,雙方兵力差距懸殊。為了儲存實力,劉邦假意向項羽示弱。而項羽聽從范增的謀略,決定在鴻門設宴殺死劉邦,這便是鴻門宴背景。

  鴻門宴的主要人物

  秦朝末年,天下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在兩大陣營相互爭奪天下時,便有了鴻門宴的設定。項羽所設的鴻門宴中,雖然不乏美酒,卻處處暗藏奸計和殺機。而處於弱勢的劉邦,雖然識破奸計,卻坦然面對,最終成功脫險。其中的情節懸疑又不失計謀,因此廣為流傳。鴻門宴主要人物也成為了後世各學者談論的主題。

  參加鴻門宴主要人物以兩大陣營、三大型別人物展開:第一類主帥分別為項羽和劉邦;第二類謀事為范增和張良;第三類武士為項莊和樊噲;陣營不同,性格不同,最終成就也不同。

  以下是鴻門宴主要人物持有的性格特點:首先,劉邦和項羽是鴻門宴中的最核心人物,在兩大陣營中項羽性格高傲、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坦率、重情重義、有勇無謀,容易衝動。在鴻門宴中,當范增多次暗示項羽當機立斷刺殺劉邦時,他完全不顧,又在劉邦自動謝罪後選擇讓劉邦離開,足以見得其性格中的優柔寡斷。劉邦做事老奸巨猾、知人善用、善於應變、能屈能伸。在項羽所設計的鴻門宴中,能夠圓滑處理並坦然面對,分清利弊,注重大局。足以看出其性格之圓滑。樊噲忠貞不二,有勇有謀。張良深謀遠慮、有勇有謀、運籌帷幄。范增足智多謀、老謀深算。

  鴻門宴主要人物,無論其未來成敗與否,對後世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