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巨集的勵志故事

  李彥巨集是當今中國年輕企業家的優秀代表,百度在高科技的領域裡打出一片天地,給中國的民族企業提氣。我們不可以複製他的成功,但是可以從他的勵志故事中得到啟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

  2004年,百度搜索流量首次在中國超越Google,而且此後在中國市場上將這個全球巨擘遠遠甩在了身後;2010年3月15日,百度再次實現超越:在有全球資本市場風向標之稱的納斯達克,百度股價首度超越Google,寫下納斯達克新的傳奇。

  百度這家創立僅11年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李彥巨集的帶領下,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42歲的創始人李彥巨集目前正在為百度的基業常青和走向世界規劃藍圖。可能很多人看過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成功故事,看過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的神話傳奇,卻並不知道百度CEO李彥巨集的故事。

  “李彥巨集是當今中國年輕企業家的優秀代表,百度在高科技的領域裡打出一片天地,給中國的民族企業提氣。”柳傳志對李彥巨集這樣評價。

  20歲,做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情

  20多歲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去企業工作幾乎是多數人的職業軌跡。李彥巨集的20歲與很多人的20歲並無二致。唯一可能不同的是,李彥巨集選擇了自己喜歡和擅長的職業,併成為了這個領域中的專家。

  對於90年代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來說,大多都是抱著讀一個博士學位的目的去的。讀了博士學位之後,可以回國做研究,去大學裡當教授。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就讀於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李彥巨集卻選擇一條與大多數人相反的路,那就是獲得博士入學資格之後,卻毅然放棄這一機會,選擇直接進入企業工作。

  李彥巨集的第一份工作是去華爾街做實時金融資訊檢索,這份工作讓李彥巨集獲得很高的收入,才26歲就可以租得起一套公寓,並買了屬於自己的新汽車。如果換做其他人,可能就會因此滿足了,安安穩穩地在華爾街這個滿地是美元的地方過著悠閒的生活。可是李彥巨集卻在不久之後選擇了辭職,但他有著自己的打算。

  在華爾街,李彥巨集有兩個重大發現,其一,他看到了股票市場上IT企業的火爆,也看到了IT企業中網際網路企業的巨大潛力;其二,他結合自己所學習的頁面鏈檢索技術,發現自己有必要發明一種有效的網際網路搜尋技術,這就是後來李彥巨集在美國申請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

  接著,在加拿大的一個網際網路技術大會上,李彥巨集向Mirosoft、infoseek等矽谷公司的高階技術人員講解了自己的“超鏈分析技術”,讓這些IT巨頭們看到了李彥巨集的價值。

  最終李彥巨集選擇去了Infoseek公司,在Infoseek李彥巨集受到重用,成為當時矽谷最年輕的產品經理,並獲得Infoseek公司的股票,在30歲那年成了百萬富翁。

  從華爾街到矽谷,李彥巨集都是職場中的優勝者,原因在於李彥巨集始終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所喜愛和擅長的搜尋行業。他這種選擇職業的方法讓很多正準備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和正在工作的職場人都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為了愛好而工作是幸福的,為了工作而工作是機械的、枯燥的。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愛好,並知道你所擅長的事情,就會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創造出別人無法創造的價值。

  當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和職場人們在為找工作而煩惱的時候,大家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的愛好和擅長是什麼?或許在你冷靜地思考之後,你會更有信心地去面對工作,更有激情的投入工作,最後獲得應有的回報和成就感。

  30歲,創業者要專注和堅持

  三十而立,對於80後來說,已經步入而立之年的前夜,彈指一揮間,時間飛快流逝,在而立之年的前一夜,很多人也正走在創業的路上,而立之年我們應該立什麼呢?或許李彥巨集的30而立可以給很多人帶來啟示。

  已經成為百萬富翁的李彥巨集,本應該繼續留在矽谷,進入IT公司做一名高階工程師,然而,他在30而立之年再次選擇了離開。在李彥巨集正在矽谷infoseek公司利用自己的網際網路搜尋技術成為百萬富翁的時候,中國網際網路也在蓬勃發展。新浪、搜狐等入口網站已經成立,搜狐張朝陽也在國內大紅大紫。但是中國網際網路市場仍沒有一家像樣的搜尋引擎公司,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搜尋引擎為何物。

  李彥巨集看到了國內網際網路發展的機會,他要利用自己的“超鏈分析技術”在中國做中文網際網路搜尋。李彥巨集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安逸生活,開始了創業之路,這一年李彥巨集剛好31歲。

  1999年,李彥巨集懷揣著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和一箇中文搜尋夢想回到了中國。1999—2003年的網際網路正在演繹著網際網路泡沫來臨前的狂歡,入口網站、網路遊戲、SP公司等各種網際網路形式在中國百花齊放,眾多網際網路公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快速撈錢。

  曾有人給李彥巨集投資讓百度做無線增值業務,李彥巨集拒絕了。有員工建議李彥巨集做網路遊戲,李彥巨集也拒絕了。他總是冷靜地說:“搜尋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我們應該專注於網際網路搜尋領域,我看好它未來的增長。”當時李彥巨集的決定被很多人認為是“傻子”,不懂得儘快撈錢。

  然而幾年過後,當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猛然增加到3億,百度成功超越了谷歌成為中文搜尋第一品牌的時候。曾經在無線增值業務上叱吒風雲,日進斗金的“大佬”卻無聲無息了。  李彥巨集對網際網路搜尋的專注如一和堅持,讓百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上市目標發行價27美元,當日便直線衝破150美元,最後落定於122.56美元收盤,成為美國證券歷史上IPO首日表現最佳的十大股票之一,百度的數百名員工也隨之成為“百萬富翁”,時年李彥巨集37歲。

  在30而立之年,李彥巨集毅然選擇回國創業,並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專注如一地投在了自己所愛好和擅長的網際網路搜尋行業,也因此將百度公司從7個人發展到7000人。雖然而立之年的李彥巨集獲得成功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分,很多80後創業者們也可能會抱怨現在“時過境遷”。

  但是有一點是非常值得創業者們學習的,那就是時間已經容不得我們再繼續為自己的創業選擇而徘徊不定,應該在現有的創業經驗積累下,專注如一,激情百倍地將手頭的事情做到極致。或許我們無法獲得李彥巨集這樣巨大的成功和回報,但是也是值得自己驕傲和滿足的。

  40歲,企業領袖要有船長心態

  40不惑。40歲左右的人,在享受著創業艱辛之後帶來豐碩成果的同時,很多人失去了銳意進取的精神,因此導致很多企業難以基業常青。如何讓自己的戰船繼續乘風破浪?顯然英雄主義不會每天上演,需要的是船長更為高超的駕馭精神。

  在中關村,百度一直是中關村上班時間很晚的公司,在百度大廈旁邊的公司裡,員工都是按時上下班。但是百度公司到上午10點鐘,辦公室裡還是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在外人看來,百度沒有很多公司嚴格的打卡考勤制度,這樣管理鬆散的企業如何實現10年千倍的增長呢?

  “矽谷因為年輕更加開放,追求比較實際的東西。”李彥巨集曾經這樣總結對美國矽谷的看法。也就是因為李彥巨集在矽谷的工作經驗,讓他知道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並不能依靠簡單的考勤制度,實實在在的業績指標和激勵制度比枯燥乏味的考勤制度更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今天,網際網路的“輕公司”特質已經開始顯露出它的優越性,這不僅表現在利潤率方面,還表現在員工的考勤機制和激勵機制方面。當某些老牌企業還在用嚴格的考勤制度和制度性加班制度約束員工的時候,百度等年輕公司已經開始給員工更大的自由,因此也獲得了更高的效率。

  不僅如此,李彥巨集也正試圖將百度打造成一家“系統性足夠強健”的公司,如《永續基業》一書中描述:“一個企業能否真正成功,不能因個別領導人去留給企業造成影響,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從劉建國到俞軍,再從葉鵬到李一男,百度似乎是網際網路公司中高管變動最頻繁的公司之一,但這並沒有影響到百度業績的增長。

  百度從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份額一路攀升,2006年初其份額已經超越50%,而到了2008年其份額更是高達62%,2009年份額76%。而百度的股價也在2010年3月15日突破560美元大關,一度超過Google10多美元。這與李彥巨集所灌輸給百度的管理思想密不可分。

  在成功帶領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後,李彥巨集就開始用“使用者需求決定一切”“公司離破產只有30天”“聽多數人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打破部門樊籬”等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百度,這讓百度的發展不再受制於某個高管的去留,而整個企業的執行都在完善的管理機制下有條不紊地推進。

  如今,42歲的李彥巨集身上有太多的光環,背後也一定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壓力,而他的成功也給處於不同年齡段的人很多成功啟示:

  20歲的年輕人,要將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作為自己選擇職業的標準,這一段職場經歷很可能決定你的一生;

  30歲的創業者,要專注如一,激情百倍地堅持做好手頭的事,不能再輕易動搖和改變;

  40歲的企業家們,仍然要敢於夢想,在享受創業成果的同時,更要當好船長,為企業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機制,併為企業的基業常青做好長遠規劃。

  :

  億萬富豪的學生時代

  李彥巨集畢業於北京大學——相當於中國的哈佛大學,而非清華大學——相當於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他在北大讀的是圖書館學專業,然後他到這裡的計算機科學系——現在叫電腦科學與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他的本科教育背景不是傳統的電腦科學。他花了2年時間拿到了碩士學位。

  當時我是計算機實驗室的主管,當時那是美國最大的計算機實驗室之一。有150人在我的實驗室裡工作。李彥巨集來的時候,恰好是這個實驗室的巔峰期。當時我們主要接受美國郵政總局的資助,該機構沒有自己的研發部門,於是選中我們幫他們實現自動化需求——讀取通訊地址。每年我拿到的直接資助是600萬美元。想象一下,當時用600萬美元我們可以招多少人!我手下有約15名全職員工,以及75到80名研究生。

  李彥巨集就是這時候來的。我們說:“太好了!我們可以用你。”通常我們不給碩士生助學金,但當時我們手頭的錢太多了。就這樣,李彥巨集在我手下當了2年助理研究員,從一開始我們就給他財務援助。從1992至1993學年到1993至1994學年,他都拿到了助學金。當時我們知道他來自於一所頂級大學。

  在這裡他得到資助進行研究工作。他做得很出色,在短時間內發表了幾篇論文。他的優勢在於得到資助進行研究,無需為財務問題分心。因此當年他在財務方面相當寬裕。我記得頭一年他拿到了8,500美元,第二年加了1,000美元達到9,500美元,此外還免學費。研究生一旦成為助理研究員,就自動獲得免學費待遇。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在布法羅大學的2年是拿薪水的。他可以在布法羅過得很舒服。

  李彥巨集與我的學生赫爾關係很好。當年在這樣的大型實驗室內,我會讓博士生指導碩士生——將他們配對。赫爾是李彥巨集的導師。後來他成為矽谷加州理光創新公司的主管。當年赫爾和李彥巨集的關係非常密切。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彥巨集很有創新能力。在這裡的短短2年裡,他憑自己的能力寫論文,然後去參加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從1992年到1994年他在這裡讀研究生期間,谷歌尚未誕生。幾年以後谷歌才出現。因此他的論文是有關搜尋引擎的早期論文之一。

  他的公司上市的那一天,我發了封***祝賀他。他回信說:“這一切都始於您的實驗室。這是我當時所做的研究。”***勵志故事

  時光飛逝。去年9月,我到北京參加一個有關文件分析與識別的國際會議,我與李彥巨集聯絡,但沒能遇到他。他是此次會議主要的幕後負責人,但並未出席會議。百度的人帶我到總部四處逛逛,彷彿我是貴賓一般。我得到了一本書作為禮物。這是本關於泰戈爾***Tagore***與中國的書。上世紀3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實際上他深受中國的影響。由於我有印度血統,這的確是一本合適的禮物。在百度總部他們通常不允許訪客拍照,但他們說:“您是李彥巨集的教授,所以儘管拍。”

  在中國李彥巨集也是一位鼓舞人心的名人。他不是那種沒法給人以啟示的富豪。他能給予你啟發。年輕人將其視為楷模。

  :

  2010年8月。深圳。病倒在這裡的李彥巨集正在電話上和散佈在新加坡、美國、北京的董事們爭吵。徐勇反對李彥巨集跳到前臺做搜尋引擎,做競價排名。“我們這樣幹,肯定會影響搜尋技術的銷售。”董事們支援徐勇:“Robin!我們當時投資可不是讓你做競價排名!”吵了3個小時,李彥巨集怒了。“我他媽的不做了,大家也都別做了,把公司關閉了拉倒!”李彥巨集猛地將手機朝桌上摔去。

  2000年1月1日,李彥巨集和徐勇在中關村安營紮寨,招了5個程式設計師,用4個月就做出了一個搜尋引擎。“我當然也可以自己寫,但我剛從搜尋引擎公司出來,自己寫有法律風險。”“我和他們交流,有些地方幫他們點破。”

  2000年5月,百度賣出第一套搜尋服務,每年8萬美元服務費,買主是矽谷動力。“我和徐勇一起賣的。百度的投資人也投資了矽谷動力。2000年初,矽谷動力一下子拿了1000萬美元,急於擴張……”

  2000年9月,通過百度第一個投資商Integrity Partners推介,德豐傑聯合IDG向百度投資1000萬美元。到2010年夏,ChinaRen、搜狐、新浪……中國主流門戶一個接一個採用百度搜索引擎。

  面對於此,李彥巨集不但不高興,反而憂慮了起來“當時網際網路泡沫已經破裂,大家都不願意花錢。他們說你們能不能便宜點,我說便宜後服務質量就不行了,他們說不在乎質量,只在乎錢。”百度當時幾十人,靠出賣搜尋技術,賣到最好,還難以盈利。而李彥巨集不滿足於幾十號人,他要不斷地擴張,不斷找人。“我從美國放棄那麼多回來,受這麼多苦,顯然不是為了掙幾個小錢。”在美國,李彥巨集住別墅,在北京,他和徐勇擠一間北大資源賓館客房;在INFOSEEK,李彥巨集很輕鬆,在百度,李彥巨集白了第一根頭髮。

  早在1998年,Overture競價排名一出現,李彥巨集就利用業餘時間模仿了一個試驗系統。2010年,Overture在美國已經被證明成功,李彥巨集決定放棄既定的賣搜尋技術模式,轉而自己運營搜尋引擎,靠競價排名廣告盈利。儘管李彥巨集向董事會拍桌子,摔手機,逼迫董事會同意他做競價排名,但他此時心裡並沒譜。“我一心想將公司做大,出賣技術做不大,就要找別的出路,新出路怎麼樣,我不知道,但總比做看著就不行的事情強。”

  2010年8月,Baidu Beta版上線,2010年9月20日,Baidu開始競價排名業務。當時,不僅中國絕大多數廣告客戶不明白什麼是競價排名,百度的銷售也無法講清楚什麼是競價排名。後來,他們乾脆對客戶說,你們也不要明白競價排名是怎麼回事,總之,你買一個排名,在新浪搜狐網易都能看到。很多人就是因為在新浪搜狐能看到而買了百度的競價排名。

  2002年3月12日晚7時20分,百度停止為新浪提供的搜尋服務,在搜尋頁上顯示“因新浪欠費,百度暫停對新浪的搜尋服務!”新浪當時的執行副總經理陳彤對外解釋:“新浪不是不付款,而是延期付款。原因在於新浪發現,得到的百度服務和原先的協議有衝突,比如競價排名等,這是協議裡沒有的。”被停服務後,新浪很快向百度支付了費用。“最糟糕的情況沒有發生。還是門戶們不重視搜尋引擎,使用者又有需求,又找不到更好的,更便宜的質量太差,大家只好還是給百度付錢。”“新浪欠費”事件第一次大規模提升了百度的品牌。

  Baidu最初的流量來自在各大門戶打的powered by Baidu。“新浪頁面上很多廣告飄來飄去,使用者可能連搜尋框都找不到;百度的頁面很簡潔,頁面很快,慢慢就有人開始過來。”百度流量積累到100萬時,口碑效應開始展現,百度跟著適時推出了mp3、新聞和圖片搜尋,進一步吸納門戶的搜尋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