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名人故事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勞動。要發展天才,必須長時間地學習和高度緊張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臨的任務也就越複雜,越重要。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一統六國的悍將——王翦

  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而軍事生涯中未敗一役的似乎只有他一個。

  王翦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戰。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於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於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秦使王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篇二: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烏江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

  篇三:兵聖——孫武

  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篇四:天才的大數學家高斯

  說起數學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關於高斯的故事,最廣為流傳的是“5050”。老師本來想用一道難題,讓全班的同學安靜一節課的時間,卻沒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兩分鐘就說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別和100、99、98結對子相加,就得到50個101,最後輕易就算出從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嗎?小高斯在三歲時,就已經學會計算了。有一天他觀看父親在計算幫工們的工錢,當他父親唸叨了半天總算報出總數時,身邊傳來微小的聲音,“爸爸!算錯了,應該是這樣……”父親驚異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錯了。雖然沒有人教過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觀察,自己學會了計算。

  小高斯家裡很窮,冬天,爸爸總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覺,好節省燃油。可是高斯很喜歡看書,每次都帶著一棵蕪菁***像蘿蔔的一種植物***。他把中心挖空,塞進棉布卷當燈芯,淋上油脂點火看書,一直到累了才鑽入被窩睡覺。

  高斯的進步很快,不久之後,老師就沒什麼東西可以教他了。後來,高斯進了高一級學校,可數學老師他的作業後,告訴他以後不必上數學課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數學好,語文也非常棒,當他18歲時,為自己將來到底是繼續研究古典文學還是數學而苦惱,正在這時,他解決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兩千多年之久的問題“尺規作正十七邊形”,於是,他決定繼續讀數學系。

  有一個比喻說得非常好。如果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麼最後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為一條條江河,那麼其源頭就是高斯。

  人們一直把高斯的成功歸功於他的“天才”,他自己卻說:“假如別人和我一樣深刻和持續地思考數學真理,他們會作出同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