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目的語環境優勢在對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1. 研究緣起
筆者從走進留學生課堂以及對留學生課後生活的觀察入手,與留學生密切交流之後,發現部分留學生並沒有利用漢語環境優勢促進漢語學習的意識,訪談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夠充分自主的利用漢語環境,例如學生會在課餘通過網路、影視、書籍、等各種渠道學習漢語,但是語料的匱乏,以及教學理念對該方面的重視不夠等因素也使得學生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漢語環境。當然學校的教學理念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的教學理念能為學生提供並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而目前針對中亞留學生對課外漢語的利用是否充分以及留學生究竟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利用漢語環境這一現狀調查還比較匱乏,有待於今後做進一步相關研究。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將展開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力求發現性別差異、國別差異、漢語水平差異等因素是否會影響留學生對課外漢語環境利用的語料需求,目的是幫助留學生提供更多切合實際需求的語料,結合課堂學習,進一步提高語言能力,更快的融入到漢語環境中。同時也能為學校漢語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利用漢語環境提供微薄之力。
2. 理論背景
對於二語習得的最初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中期。Ellis對於第二語言習得的界定中認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是在課堂內外學習除母語以外的一種語言。第二語言的研究有兩個主要目標,首先是描寫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第二語言習得者的整體語言能力和各項語言技能是如何發展的。其次,是解釋第二語言習得,分析哪些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對第二語言習得起到促進和阻礙作用。他認為第二語言與外語並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二語言的習得泛指自然和課堂兩種情況,第二語言和外語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是在自然環境下習得。然而二語習得就存在兩種環境的習得,一種是在目的語的環境下,一種是在非目的語環境下。第二語言教學研究的權威人物H. H. Stern在《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中認為“在目的語國家學習第二語言,比學習外語享有更多的環境支援。學習者可以經常通過非正式渠道從身邊的目的語環境中習得一些東西。”①
普斯登***H.H.Stern1983***還提出了“兩個主要是”學說,一個“主要是”指“習得”,在目的語環境中進行,另一個“主要是”指“學習”,指在課堂環境中進行。他將環境作為區分“習得”與“學習”的重要指標,認為“習得”是在目的語環境下有充足的語言環境背景下進行,學習者不自覺的學習過程,而“學習”是在非目的語環境下,在缺少目的語環境背景下,學習者自覺的學習過程。二語習得要在自然的目的語環境下與課堂教學環境下將二者有效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習得狀態。
這些理論都可以應用於兩種環境下的二語習得,對於兩種環境下的二語習得都具有理論指導意義。但是在這些理論中我們可以發現兩種環境下的二語習得在學習效果上會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理論中不同程度的提及到語言習得的兩種方式,認為“習得”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學得”。而“習得”所處的環境為自然的語言環境,“學得”為非自然的語言環境。因此二語習得理論揭示了兩種環境的二語習得存在的顯著的不同點。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目的語環境中優勢,以及來華留學生對漢語環境的語料需求主要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3. 自然語言環境與課堂語言環境習得的差異
自然語言環境是一種無人教授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語境,而課堂語言環境主要是在課堂教學方式下的語言環境。大量研究表明,身處自然語言環境和課堂語言環境都有助於二語習得。在自然語言環境中,幾乎所有的兒童,都能完全習得母語。同樣,在自然語言環境中,大多數的第二語言習得者,尤其是兒童,也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學會用當地語言交流。然而,在課堂語言環境中,許多外語學習者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卻無法熟練掌握該種語言。原因在於不同的語言環境,語料輸人不一樣。在自然語言環境中,語料輸人具有自發性、可理解性、無序性。而在課堂語言環境中,語料輸人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教師決定學習者所接觸的語料的內容及其複雜程度,對語言規則的描述非常清晰,交流的主要目的在於傳授和學習語言規則。由於語料輸入的不同,兩種環境對二語習得的影響也不同。課堂語言環境雖然缺少了自然的語言交流,但由於注重語法、詞彙、整體結構和佈局的講授,注重正式語言的運用及大量的閱讀,並增加了老師“填鴨式”的灌輸,閱讀能力和語言的書面運用能力提高了。相比較而言,自然語言環境下,口語的熟練準確程度更容易提高。自然語言環境有利於聽說能力的培養,課堂語言環境則更有利於培養外語的讀寫能力。由此可見,自然語言環境與課堂語言環境在二語習得中都不容忽視,對於來華留學生,學校的教育理念不能僅僅拘泥於課堂的正式學習,同時也應該注重引導學生自覺利用自然語言環境,更有效的習得漢語。
4. 利用目的語環境優勢的途徑
留學生習得漢語的場所主要是在學校,所以學校教育決策部門應根據學生的需求,配置漢語電教室,提供可供學生選擇的音像資料,提供開展漢語活動相對穩定的場所。學院圖書應保證有足夠數量的漢文圖書資料供學生學習和查閱。學生是創造和利用語言環境的主力軍,離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再好的語言環境和條件也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目的以及培養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目的。所以,教師要鼓勵並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到課外第二課堂活動中去。
除了學校,留學生在課餘校外、校內的漢語大環境中習得漢語知識的機會也不容忽視,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重視學生對課外漢語環境的利用情況,瞭解學生課外學習漢語的途徑,包括對中文的視聽、漢字文字的閱讀、與中國人的交流等。可以通過收集生活中常接觸到的語料,如在大型建築物、商場、主要街道、公園、公共娛樂場所,甚至商店裡商品上的漢語標籤以及在一些商品廣告或大型圖片展示上的漢文字樣等,這些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一些漢語名稱,以及學習中感興趣的話題和文化知識,對這些在交際中能夠滿足基本需求的語料加以收集整理成圖文並茂、通俗易懂、語言地道的漢語畫冊,存放於留學生漢文圖書室,供更多的留學生借鑑。筆者認為這樣不但具有吸引力而且會讓學生學到更多在實際生活中關於衣食住行的漢語知識,表面上看是對語言知識的補充,其實質正是本文所要強調的對目的語環境的利用方式。
5. 小結
總之,筆者認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堂及自然環境相結合的途徑提高漢語水平,而不能僅僅拘泥於課堂學習。通過調查發現,很多留學生選擇來華學習漢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使然,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應當瞭解留學生的興趣點所在,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將任務式教學融入課堂及課外的學習中。掌握不同水平的留學生所熱衷的語料,分國別、性別等歸類整理,為不同目的和不同需求的留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通過本次的問卷調查及訪談,筆者認為,學校應當努力引導並鼓勵留學生自覺融入真實的漢語環境,充分利用課外豐富的漢語資源。事實證明,“要想學好語言,有突破,就需要眼界更開闊些,知識面更廣些,基礎更牢些,實踐能力更強些。”②因此,必須要有大量的語言實踐和語言輸入做基礎。要做到這一點,來華留學生就要努力將自己融入漢語環境,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習得漢語。
- 淺談目的語環境優勢在對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 多吃什麼食譜對子宮好
- 聖誕樹繪畫圖片
- 六年級第一學期學生評語精選
- 部隊軍人履職盡責黨員公開承諾書
- 寶寶吐奶打嗝是怎麼回事
- 好人好事的演講稿精選範文
- 關於小學四年級第四單元手抄報資料內容
- 關於小學四年級第四單元手抄報模板
- 廣場舞沙漠玫瑰教學視訊
- 畢業生黨員組織介紹信三篇
- 中國茶文化王玲的簡介
- 西葫蘆的不同家常做法
- 龍貓可愛桌布高清圖片
- 蘇教版六年級第一單元測試卷數學
- 女服裝代理加盟合同
- 小學三年級第八單元同步作文我想變成一隻小鳥
- 芝加哥周邊旅遊去哪裡好玩
- 六年級第一單元作文寫難忘的一件事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英語上冊期末複習重點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