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插花
,是東方式插花的延續,融入了茶道之神性。在現代花藝發展過程中,茶道插花表現出的主要風格特點是:線條優美的造型、簡潔淡雅的用材、自然清新的情趣、詩情畫意的意境。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與插花,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與插花
茶與花兼性相宜,心性相融, 教人崇幽尚靜,清心寡慾,進而修身養性,達到心靈的昇華。純真、質樸、清靈、脫俗、清簡,為茶道插花追求之精神。茶道插花一詞起源於日本,是在茶室這一特定的場所作為花卉裝飾品而出現的,現代茶道插花可謂是東方式插花的一朵奇葩,既延續了東方式插花的藝術風格,又融入了茶道之神性,別具特點。它的清新、它的雅緻以及它的野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日本民間普遍流傳著茶道、花 道的傳統生活習俗。茶道是通過品 茶藝術來接待友人的禮儀活動。它是從中國傳去的,中國唐宋時期飲茶盛行,這時日本派出許多留學生到中國求學,其中較有名的是最 澄、空海、榮西等僧人,他們把中國種茶、製茶、烹茶技術帶回日本, 使日本飲茶技術推廣到民間,後來 形成茶道。日本茶道還有一個重要 的組成,即“花”,花的插放以及觀賞被稱之為“花道”,是在茶室中重 要的組成部分,甚至近於神聖。日本的光明皇后在詩歌中寫道:“花 木本佛體,枝葉如手臂;勸君莫摘採,敬花如敬神”。
花道又名“插花”,表現著花草 所特有的自然美和自然風情的插 花,可以經常在茶會會場上見到。在這一特殊的場所,以茶道的清靜和插花的自然,讓參加者體會其中 的閒寂、幽雅之美,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內心深處變得融洽,茶道插花正是由此而來。
茶道插花是日本茶道和花道的延續,是藝術家根據自己的追求、 品位,自由使用各種手法,創造出的特定的藝術形式。線條優美的造型茶道插花,傳承了東方式插花的特點,是茶室的一種室內裝飾藝術,在其發展過程中,汲取茶道和、道、氣、神、韻的美學精髓,以花枝為線條進行造型,形成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
線條是茶道插花最基本的視覺要素之一,線條的粗細、曲直、剛柔、疏密,形成了簡潔、飄逸、瘦硬和粗獷的造型,展現了多姿多彩的茶道插花作品。花枝線條千變萬化,表現力非常豐富,柔美、剛勁、 秀雅、蒼古都可體現。各種不同風格的線條表達不同的內涵,粗枝勁幹表現雄壯氣勢,纖細柔枝表現溫馨秀麗,飛動的線條給人以渾灑自如、 酣暢淋漓之美,密集排列順勢而下的 線條有一瀉千里之感,蜿蜒迂迴又有 溪水漫流的韻味。
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花木枝條,是茶道插花最突出的特點之 一。花韻宛若茶韻,正如唐代詩僧釋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寫道:“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簡潔淡雅的用材 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簡潔之處,細啜慢品、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是美的享受,精神的昇華。品茶是 一種心境,在清寂的環境中,以平和的心態去品味人生,不追求奢華,只為一絲寧靜。茶道插花在用材上也正是如此,不要求華麗的“花之美”,只求自然簡潔,花枝數量不多,以姿和質取材,不花哨、不多餘。 作品中的顏色一般不超過三種,輕描淡寫,清雅脫俗。花枝多選擇山野卉,一枝或兩三枝,用最自然的方法擺放在花器裡,使插花藝術更 具自然美。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就常在茶室裡留一輪向日葵或者竹花, 正如他說“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燒水點茶之間,各人心中那一 輪明月與茶色相映,以心品茗,拈花微笑,不經意間也暗合了 ‘會心, 這一簡單樸素的茶道”。
花器和幾架的選擇也頗講究, 茶器即可為花器,茶壺、茶碗、茶 杯、茶蓋、茶筒盛上清水,就可水養花材。茶道插花一般選用幾架墊座,插花作品配上茶几、茶盤。不僅增加美感,更顯得高貴雅緻。自然清新的情趣,茶道強調“道法自然”,“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珍木靈芽”,只有順乎大自然的規律才能產出好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以自然為美、樸實為美,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任由心性,毫不造作。
花性如茶性,茶道插花不僅傳承了傳統東方式插花的特點,而且融入了茶道之神性,注重自然情趣,著力表現花材自然的形式美、色彩美。對待每一片葉、每一枝花都是順其自然之勢,或直或曲、或仰或 俯,巧妙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諧共處,宛如自然天成,充滿 了蓬勃的生命力,毫無刻意造作之 氣。即使修剪,也不顯露絲毫人工痕跡。構圖中無論何種造型,既有形式又不拘於形式,既規範而又不規範,以順乎花枝自然之勢、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為原則。而在儲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態之下,靈活插制,隨意造型,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
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 插花藉以大師的手筆,師法自然、 清新雅緻,創作自然之情趣。詩情畫意的意境茶人習慣於把有托盤蓋杯稱為 “三才杯”,杯蓋為“天”、杯託為 “地”,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杯子、杯蓋、托盤 一同端起品茗,稱為“三才合一”。 道法自然,返樸歸真,心靈與茶香 彌散,與宇宙融合,乃茶之“無我” 境界,是茶之意境,也是花之意境。 茶道與花道,一母同胞。茶道 插花,以高者為天,低者為地,中間為人,追求天、地、人“三才”,集中地發揮花材的自然美,前後左右都呈現出自然而高尚的氣質。 點、線、面呼應,主客枝相宜,就像一個藝術精品茶藝,既能陶冶身心,又是美的享受。它不僅只具有一種視覺的美感,更使人在賞花之際產生愉悅的心境。
感受花材的形態特徵、生態習性,萃取精華,傾注情感,並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徵性或諧音、諧意等,藉以表達茶的主題內涵與神韻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達無窮的茶中之景、茶中之音,充分表現豐富的茶文化內涵與深邃的意境之美。運用茶的境界、詩的美妙,畫的構圖的創作手法,增強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與雅俗共賞的多樣性,從而形成了茶道 插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特點。
日本茶道歷史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到明代,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確提出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係;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薰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較為缺乏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
平安時代初期,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鎌倉時代,神僧榮西創造了茶的加工方法,還製造出優質茶種到日本傳播,他於公元1211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