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文化旅遊研究論文

  在茶文化旅遊過程中,要深度挖掘旅遊的茶文化內涵,要用深層次、多元化的茶文化價值吸引旅遊者,要深入到民間,蒐集當地的茶文化典故、傳說以及名人佚事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低碳經濟下茶文化旅遊探析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體會到石化能源經濟帶來的苦果。在此情況下,低碳經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和研究。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組成內容的文化旅遊經濟,因為其低碳、環保、人文的多種原因,逐漸被各地開發出來。本文就如何圍繞茶開展文化旅遊進行多方面的調查研究,以期為我國的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借鑑和建議。

  關鍵詞:

  低碳經濟;茶經濟;茶文化;旅遊;開發模式

  近兩年我國大範圍遭遇霧霾襲擊,多地PM10、PM2.5爆表,部分地區PM2.5指數甚至達到500以上,當地醫院呼吸系統疾病就診率飆升,因盲目、不計代價的發展能源經濟而導致的環境汙染讓國人備受折磨。在這種情況下,低碳經濟、碳排放等新的經濟概念被越來越多的管理者和經濟學者所關注和提及,一批新興的文化旅遊概念和實體脫穎而出。其中,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被全國多地採用並不斷擴充套件著。本文就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開發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能為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借鑑。

  1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低碳經濟是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通過產業轉型與創新、開發新能源等多種手段,減少傳統能源損耗,進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重目的的一種低能源損耗的經濟形式。近年來我國霧霾範圍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增加低碳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對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保障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低碳經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程序,社會經濟不斷取得突破性發展,改革開放30餘年創造的經濟價值遠遠超過了我國之前100多年的經濟總和。但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各種經濟問題,其中尤其以能源經濟帶來的環境汙染最為顯著。多地出現了水汙染、土汙染等,部分地區甚至因此導致惡性疾病的高發,尤其是近年來逐步加重的全國性的霧霾的發生,使環境汙染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憂慮。以鋼鐵大省河北關停多地低效鋼鐵廠,降低損耗保護環境為代表的以高消耗低產出的能源經濟或者被強令升級,或者逐漸被新能源經濟所取代。

  1.2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多樣性的需要。低碳經濟以新能源、新技術為代表的經濟形式,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性低且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採用具有清潔和可再生特性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熱能等多種新能源,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方向。發展低碳經濟,必須減少之前的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消費結構,重視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無碳或低碳能源的發展,促進經濟的多領域多方面全面開花。

  1.3低碳經濟是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需要。低碳經濟是“低碳”與“發展”的有機結合,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只有通過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提高單位經濟效益和競爭力,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只有大力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才能保護現有和恢復已經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保障人們的日常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多元的物質文化需求;只有大力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才能解決中國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的國情和巨大基數人口導致的巨大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才能實現民族的振興與騰飛,才能實現我國經濟和國力的可持續發展。

  2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的特點

  旅遊是自古以來就一直進行的一種經濟行為,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之前的那種遊山玩水、走馬觀花的簡單欣賞,而是追求在旅遊過程中能夠欣賞到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民俗以及歷史風貌。在這種情況下,各種主題的文化旅遊,尤其是對當地深層次文化行為進行開發和傳承的文化遊逐漸被人們所認可並口口相傳。其中,有著悠久歷史的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是各種主題遊中比較活躍的內容形式。

  2.1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地域特色比較明顯。我國是產茶大國,有著世界著名的產茶區和茶葉品種,以雲南、福建等產茶大省為代表的普洱茶、茉莉花茶、鐵觀音茶在我國流傳甚廣。雲南普洱茶產茶區處於滇西南,當地山肥光足霧大,適宜茶樹生長,幾十萬畝野生的千年古茶樹、古茶園以及幾百萬畝的現代化茶園分佈在以昆明為中心由北向南的怒江、瀾滄江、紅河三大水系和怒山、無量山、哀牢山三大山脈之間。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千家寨哀牢山上的野生古茶樹群落,雙江縣勐庫大雪山千年古茶樹群落等都是雲南茶文化的物質形態組成部分,這些既是寶貴的自然、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天然的、獨特的旅遊景點。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獨特的氣候和充足的日照為茶樹種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礎,至今福建已有一千多年的茶葉種植歷史,是烏龍茶、紅茶、白茶的發源地,幾乎每一種茶類都有著自己的歷史傳說。不同地域的茶代表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這種地域差別是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的重要特徵和優勢。

  2.2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與經濟活動契合性相對較高。茶本身就是一種快速消費品,而且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相對較高,消費者對某一品種的茶葉認可之後,將長期對該種茶葉進行購買消費。所以,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可以在旅遊者欣賞當地茶園、品嚐當地茶葉、聆聽當地茶故事的同時,得到身心的放鬆和愉悅,以及對茶鄉的認同,對茶葉的認同,並進而成為茶葉的一個長期消費者。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除了具備普通旅遊特點和功能之外,還在旅遊過程中,對當地的茶葉產品進行了推廣,而這種推廣是極易或者旅遊者認可的一種推廣,推廣成本極低而推廣效果卻極好。可以說,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對茶鄉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茶葉營銷活動,只要茶鄉在消費者旅遊過程中,做到細心、真心,拿出真正好的茶葉產品,就很容易達到大城市中茶葉營銷難以達到的目的。這種經濟活動的契合度,是其他產品難以達到的。

  2.3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能夠實現我國多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我國產茶區跨度極大,既有多山多霧的雲南產茶大省,也有一山一茶的福建茶園;既有富有神話氣息的古茶傳說,也有講究禪理的禪茶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著不同的茶文化,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能讓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逐漸接觸到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人文歷史,並在旅遊過程中對這段文化通過朋友圈等多種媒介進行傳播和傳承。不同茶鄉的遺蹟文化,一條起步於無量山脈的六大茶山,穿越滇、藏、川大三角地帶的茶馬古道,沿途分佈著易武,普洱、黑井等上百個古村鎮,還有遺留在古城中的石碑、寺廟等遺蹟都是茶文化的實物遺存,可成為開展茶文化旅遊的重要內容。不同茶鄉的飲茶文化等,都可以讓消費者在旅遊過程中,增加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優越感,並對其進行傳播和傳承。

  3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開發模式分析

  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基本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消費者在茶鄉當地的旅遊行為,二是文化認同下茶鄉對茶葉製品的多次營銷。茶鄉只有把這兩個階段都做好做足,才算是完成一個完整的茶葉旅遊專案,在讓消費者得到心理滿足和身體愉悅的同時,茶鄉獲得旅遊收入和後期穩定的客戶群。

  3.1消費者在茶鄉當地的旅遊行為開發。不同茶鄉都具有不同的資源、民族、文化以及地理地貌,旅遊組織者可以針對自己茶鄉的特點開發旅遊專案,推介旅遊產品。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應該主打茶鄉的原生態、鄉村遊特色,避免盲目開發。消費者到茶鄉,是要體會當地獨特的民族風情以及瞭解茶鄉源遠流長的茶葉傳說,進而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所以,茶鄉在針對旅遊行為開發時,要注重自己茶鄉的特色與提高當地人文這一軟體的水平。增加服務內容,提升服務品質,旅遊用品在於特色和精緻而不是奢華,遊客吃住行在於綠色環保而不是窮奢極欲。要大力發展當地交通、水電、通訊、住宿、餐飲等相關配套娛樂設施,滿足遊客吃穿住行多方面的需求。尤其要注意價格的合理,避免出現類似“青島大蝦”等景區宰客事件的發生。要多方面多途徑提高茶鄉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定期舉辦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每個人都要對茶鄉歷史和傳說做到了如指掌,要對當地茶藝、茶舞、茶歌都有所瞭解並能進行演繹;要加強對旅遊從業人員的管理,必要時要聘請職業的經理人、引進專業的管理團隊;對當地茶農和茶園進行整合,以整體的旅遊面貌和詳實規劃對旅遊進行細化,提高茶農接待遊客的水平,避免茶鄉內部的惡性競爭。

  3.2文化認同下茶鄉對茶葉製品的多次營銷。茶鄉導遊要對茶葉種植歷史、發展沿革、人文故事、神話傳說都有比較詳細具體的瞭解,並具備現代營養學的基本知識,能夠向消費者將茶葉的成分、與其他茶葉的對比進行詳細的解釋,並在旅遊者遊覽中進行知識的趣味灌輸,使旅遊者在遊覽中逐漸認同當地的茶鄉文化與茶葉品性,一株古茶樹、一棟古茶屋、一個老故事,都會使旅遊者對當地的茶倍感興趣,並形成購買的慾望和衝動。在此過程中,茶鄉導遊要及時對旅遊者進行茶葉知識的講解和宣傳當地茶葉產品的優勢,對旅遊者這種購買慾望和衝動進行強化,從而完成茶旅遊的二次營銷。茶鄉要利用多種新技術、新媒體,及時建立旅遊者的資料庫,對旅遊者進行茶旅遊的雲資料採集,引導旅遊者完成旅遊者到飲茶者的身份轉變,由旅遊者變為茶鄉的長期客戶,進而完成茶鄉對茶葉製品的三次以及多次營銷。

  低碳經濟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我們應當減少甚至摒棄傳統的高能源高消耗的經濟形式,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低碳經濟大勢之中。大力發展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可以達到人類保護環境與和諧共存的雙贏目的,我國茶葉種植範圍廣泛,各地茶鄉應該充分挖掘當地特色,開發各種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造福當地,服務經濟,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偉珍.體驗經濟視角下的茶文化旅遊開發模式研究———以潮州鳳凰山功夫茶文化公園為例[D].西北師範大學,2014.

  [2]馮衛英,朱世桂,黎星輝.基於層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遊資源評價———以江蘇宜興陽羨茶文化博覽園為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27-134.

  [3]黃木.讓特色茶文化為旅遊帶來一抹清香———以湖北恩施自治州為例[J].農業考古,2013***2***:251-255.

  [4]郭雅玲,馮會,鄭明芬,黃曉敏.茶文化旅遊資源型別與產品發展探討[J].福建茶葉,2011,33***2***:43-47.

  [5]馮衛英,王玉花,JohnKipkorirTanui,黎星輝.蘇州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評估[J].茶葉科學,2012,32***4***:353-361.

  2

  茶文化旅遊開發的策略

  摘要:

  飲茶風尚自古有之,而中國可以說是茶文化的發源地,飲茶成為了促進中國茶文化交流的一項重要內容。茶文化旅遊作為一種間接的文化宣傳方式,對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文以江蘇地區為例探索了茶文化的旅遊開發,並且以江蘇地區茶文化旅遊的優勢為基礎簡要規劃了江蘇地區的茶文化旅遊方式,為開發茶文化旅遊及豐富茶產業資源提供一定的借鑑。

  關鍵詞:

  茶文化旅遊;江蘇;茶產業;優勢;策略

  1江蘇地區開發茶文化旅遊的優勢探析

  1.1豐富多樣的茶文化旅遊資源經過上千年的風雨洗禮,江蘇地區的茶文化也在歷史的輪迴中不斷沉澱,在演進中不斷超脫。穿越歷史,迴歸本真,江蘇地區現已形成了融茶藝茶道、茶區景點、茶文學、茶風俗等內容在內的多樣化旅遊特色。而江蘇地區也憑藉自身豐富的旅遊資源在促進茶文化的弘揚和傳播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以“提倡飲茶,交流茗茶技藝,鑽研歷史茶道精義,促進廣大群眾健康水平和茶文化素養,豐富江蘇茶產業、茶文化為宗旨而成立的江蘇省茶文化協會。中國的茶文化重在一個“品”字,同樣的,江蘇地區的茶文化資源也蘊含一種“高品位”,從文化資源的存在形式來看,江蘇地區的茶文化資源可以分為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其中物質文化資源主要包括蘊含茶文化要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茶文化建築與設施以及茶品茶具等。就江蘇地區的茶文化景觀而言,自然景觀主要指的是一些名茶產區和宜茶名水,其中名茶產區包括太湖翠竹、連雲港雲臺山雲霧茶、蘇州太湖碧螺春、無錫毫茶等;而宜茶名水則包括虎丘第三泉、無錫惠泉水、揚州大明寺水等。在茶文化建築設施方面,例如六朝居茶社、溧陽茶主題公園、南京明故宮茶館等。蘇州茶文化的人文景觀主要包括一些茶文化遺址以及收藏茶文化精義的博物館,例如古貢茶場遺蹟和宜興陶瓷博物館等。在茶品茶具方面,江蘇有云霧茶、碧螺春、天目湖白茶,另有名聞天下的宜興紫砂茶具。江蘇地區蘊含茶文化的非物質文化資源主要指一些精神層面的,例如為了弘揚茶文化而制定的節慶,包括蘇州太湖碧螺春茶文化節、南京雨花茶葉節、無錫斗山太湖翠竹茶葉節等;在茶文化的長久醞釀下,當地形成了一些以“薰豆茶、以茶待客”等為內涵的茶風俗。在江蘇茶人、江蘇名茶典故的薰陶和影響下,各種茶藝演出、茶舞曲、茶歌謠等以茶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也相繼湧現。總之,江蘇地區茶文化資源眾多,資源體系健全,為其開發茶文化旅遊提供了優勢。

  1.2擁有悠久的茶葉歷史和茶葉文化江蘇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地理位置和人文資源優勢,名勝古蹟遍佈,本就是人們心中所向往的遊覽勝地。從茶文化的沿革來看,發展至現代,江蘇地區仍然是茶葉生產和茶葉消費大省,江蘇人民也擁有著濃烈的飲茶情結。再次翻開與茶文化相關的歷史著作,可以發現江蘇是出現飲茶風尚較早的地區之一。發展至唐代,陽羨雪芽和顧渚紫筍被列為貢茶,而江蘇則是孕育此貢茶的產地。而重拾古代的茶書著作就會發現,【茶典•屠龍《茶說》3】中曾這樣描述陽羨:“細者其價兩倍天池。惜乎難得,須親自採收方妙。”輾轉至明代,茶文化呈現出的是一派欣欣向榮之景,文人雅士喜歡飲茶賦詩、以茶會友,貴族子弟借飲茶來附庸風雅,甚至是普通百姓也借品茶來享受生活。民間茶館文化悄然興起,各種介紹飲茶的書籍也不斷湧現,飲茶風尚被推到了一個頂峰。在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中,茶文化也在歷史的變革中發展,而碧螺春、雨花茶、翠芽等名茶也不斷在江蘇地區湧現。

  2以江蘇地區為例,探索茶文化旅遊的開發策略

  2.1統籌規劃,根據區域的不同特色來合理安排茶文化旅遊專案江蘇地區茶資源豐富,如果對其茶文化資源加以合理利用,科學佈置文化旅遊產區,將會進一步豐富其茶文化產業資源,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就江蘇省的茶文化資源而言,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色。例如江蘇宜興以紫砂茶壺聞名,可以開展茶具展示和以紫砂茶壺文化特色為主題的文化旅遊專案。而無錫、鎮江地區以宜茶名水聞名,就可以開展宜茶名水旅遊欣賞活動。當然,各地根據茶文化的發展特色也會形成一定的茶風茶俗,建造一些具有茶文化意蘊的建築和設施,同樣可以根據本身的發展條件以及所處的地位優勢進行茶文化資源的開發。從江蘇省的旅遊資源分佈來看,茶區分佈和其保持相對一致,兩者相互映襯。而這些資源分佈以連雲港茶區、環太湖低山丘陵茶區、寧鎮揚丘陵茶區為主。與江蘇省旅遊景區的分佈相結合,可以對其旅遊區域進行統籌規劃,將文脈、景觀和茶區分佈融為一體,分為以蘇州、南京和連雲港為中心的三個區域。再根據各區域特點依託周邊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進行科學規劃,將江蘇地區的茶資源文化充分利用起來。

  2.2科學設定茶文化旅遊專案

  2.2.1茶文化名勝景區遊自古名山出好茶,江蘇的名茶也多出自景色怡人的名勝景區內。例如在南京的雨花茶,它的產區是南京中山陵園茶廠,屬於國家4A級景區。其中的文化旅遊設施齊全,並且它和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明孝陵相互映襯,外有群山環繞,內有花樹相依,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鑑於此,可以以此為契機來開發茶文化旅遊資源,每逢採茶之際,遊客便可以在其中體會採茶樂趣,放鬆身心,自由品茗、賞藝。再如揚州西湖邊的大明寺,具有宜茶名水的優勢。飲茶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選好配茶之水。大明寺有“下院蜀井”,古人稱其為“天下第五泉”,再加上大明寺內所孕育的禪道,遊客便可以在遊歷的過程中體會到“禪茶一味”的佛教茶文化。另外,茶文化風景名勝的遊歷過程中,可以加以茶具和製茶工藝的展示。一方面向遊客宣揚了茶文化,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促進旅遊產業的多樣化。

  2.2.2體驗宜興紫砂茶文化特色宜興隸屬於江蘇省,早在東漢時期,宜興之地就已出現了青瓷,而輾轉流變,發展至明代中晚期之時,當地人無意間發現了用於紫砂器製作的特殊的紫泥原料,就此之後,紫砂器製作便一直延續著它的興盛。而就宜興的紫砂茶壺而言,它製作技藝精巧,形制可觀,是為上品,並且享有“世界茶具之首”的美譽。

  2.2.3開展茶文化節慶會展遊在歷史的變革中,江蘇茶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風俗特點,並且這種茶文化風俗促成了相應的茶文化節慶會展的開展,例如茶葉節慶、茶文化學書研討會、茶藝展示、名茶博覽會等。而對於具有豐富茶文化資源的江蘇來說,自然與茶文化節慶會展緊密相關。例如南京的雨花茶葉節、蘇州太湖碧螺春茶文化節等。這些茶文化節慶會展的開設,可以擴大遊客的欣賞視角,讓遊客融入到茶文化之中,深刻感受茶文化帶來的魅力。

  2.2.4鄉村茶園生態遊茶園生態遊要基於對茶園生態的認識,以對茶園自然風光的欣賞和對茶園生態文化的感受為主題,開展茶文化知識學習、茶藝茶道的交流、茶葉知識普及、生態修養和觀光等一系列活動。以豐富茶產業資源為視角,合理設計與規劃生態茶園,讓遊客在生態茶園中體會到茶的精義,在合理利用現有茶葉資源的同時也增加了旅遊的經濟收益。

  2.2.5打造茶文化休閒度假勝地目前國內的度假旅遊開發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而就江蘇省的茶文化旅遊資源來看,可以大膽設想打造茶文化休閒度假勝地,開展茶文化休閒度假遊。在此開發過程中,要以相對足夠面積的生態園為支撐,加以科學設計與規劃,打造集藝術性、生態型和文化性為一體的旅遊勝地。而以蘇州為中心的蘇錫常地區就明顯具備開發茶文化休閒度假勝地的潛力。同時結合地區條件,完善旅遊設施,例如在度假勝地中開設茶館,進行茶道講解,茶藝表演,開設以茶文化學習為目的的茶藝培訓班等。為遊客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生態環境,促使遊客修養身心,真正的感受茶文化的意蘊。

  3結束語

  總的來說,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文化可以說是一種高雅文化,它能吸引社會上層人士和名人名流;茶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大眾文化,因為它對廣大民眾同樣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基於茶文化旅遊的開發視角,結合江蘇地區茶文化資源的優勢,可以從統籌規劃,根據不同區域的特色來合理安排茶文化旅遊專案和科學設定茶文化旅遊專案兩個方面來促進江蘇地區的茶文化旅遊,在豐富其茶產業資源的同時也促進了江蘇地區的旅遊經濟發展,為茶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提供了優越條件。

  參考文獻

  [1]郭雅玲,馮會,鄭明芬等.茶文化旅遊資源型別與產品發展探討[J].福建茶葉,2011***2***:43-47.

  [2]張進華.宜昌茶文化旅遊發展探討[J].福建茶葉,2010***9***:46-48

  [3]宗敏麗,祁黃雄,吳健生等.茶文化旅遊模式研究及開發策略———以浙江顧渚村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2***3***:315-320.

  [4]黃木.讓特色茶文化為旅遊帶來一抹清香———以湖北恩施自治州為例[J].農業考古,2013,***2***:25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