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街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東北部的一條街。菸袋斜街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到小石碑衚衕,東西斜形走向。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菸袋斜街作用
在清朝時主要經營煙具,裝裱字畫和販賣古玩玉器,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想想看,當年也就只有八旗子弟和富甲商人才會吸鼻菸,才有錢玩古玩字畫,由於菸草是快消品,便成為大家來菸袋斜街的主要目的,於是在《光緒順天府志》中就將這條街命名為菸袋斜街。在人潮湧動的街道上,你時不時就會走到風格迥異的店鋪面前,可能以前這些店面裡面賣的就是名家字畫,但是更多的是些獨具特色小吃和民族氣息十足的紀念品。
地理位置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從地理位置看,菸袋斜街的形成和發展與鼓樓和什剎海的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有密切的關係。
菸袋斜街東口在鼓樓前大街路西,其走向自東偏向西北,進東口約50米路北即為大石碑衚衕的南口,可通往鼓樓西大街。斜街中部與義溜河沿相通,沿義溜河沿南行可達後門橋。斜街中部南口往西即是什剎海東沿,通銀錠橋。斜街西口正中與鴉兒衚衕東口相對,自鴉兒衚衕西北行即可至名剎廣化寺,再沿後海北沿可直達德勝門小市。斜街西口西南即為“銀錠觀山”之銀錠橋,過橋南行為什剎海西沿,過橋西行為後海南沿,斜街西口之東北即小石碑衚衕南口,可通至大石碑衚衕中間。
相關傳說
鼓樓旁的菸袋斜街在西城區東北部,地安門以北,鼓樓前臉兒有一條北京城最老的斜街-菸袋斜街,它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衚衕與鴉兒衚衕相連,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32米。據清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聞考》一書記載,此街原名"鼓樓斜街",清末改稱"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位於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東起地安門大街,西鄰什剎海前海,全長近300米,被列為2007年重點建設的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
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菸或水煙,菸葉裝在菸袋中。由於菸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菸袋鋪。這條街上的菸袋鋪,大都是高臺階,門前豎一個木製大煙袋當幌子。黑色的菸袋桿兒,金色的菸袋鍋兒,這樣的標誌真可謂生動形象至極。在菸袋斜街的東口路北有一家"雙盛泰"菸袋鋪,門前豎著的木雕大煙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飯碗一般,金黃色的菸袋鍋上還繫著條紅綢穗,十分醒目。這"雙盛泰"的大煙袋真稱得上是北京同行業中的頭號大煙袋了。
除此之外,菸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菸袋。細長的街道好似菸袋桿兒,東頭***像菸袋嘴兒,西頭***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菸袋鍋兒。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以"菸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了。菸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響,一直流傳到今天。
發展變化過程
菸袋斜街進入菸袋斜街東口約40米,其兩側房基均高出地面1.4米,故東口內之店鋪均為高臺階。而在斜街向西北處即大石碑衚衕南口處,房基漸比路面高0.5米,至斜街中部南側至義溜河沿處,路面形成慢坡,說明菸袋斜街的形成與什剎海之河岸變遷有關。六十年代建築地安門百貨公司大樓施工中,曾發現元代海子之石駁岸遺蹟,可知其基址原為元代海子的東北岸。所以,菸袋斜街在歷史上也曾為海子的水面所覆蓋,因長期淤積及歷代累積、灰土、垃圾並填土建房,逐漸形成民居和新街巷。因為是沿著海子岸邊逐步發展,使街道走向形成斜街,與大都城原規劃的棋盤式街巷不同。其南還有“白米斜街”,也是由元代海子之東南岸淤積後逐漸形成的。依我所見,菸袋斜街地面的形成,或在明初,而且是當時什剎海前海東北岸邊的一個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