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公孫策誰更聰明
包拯一生清正廉明,他清廉公正,判案英明決斷,經常替百姓申不平,判冤案。有“包青天”、“包公”之名。在小說中,還有公孫策這麼一個人物。雖然現實中並沒有公孫策這個人存在,但是在小說中,公孫策以聰慧著稱。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包拯在仁宗天聖五年登進士第。這就是包拯才智的最好證明。再看公孫策,小說和影視劇中的公孫策均已學識淵博為特徵,說公孫策是才貌雙全,可謂是國之棟樑。在影視劇中,他起先是包拯的死對頭,最終和包拯成為摯友,一心一意的輔佐包拯。
但是包拯和公孫策誰聰明呢?誰也不能下定論。有人說包拯比公孫策聰明,因為包拯總能找到案子的真相,而公孫策有時也會陷入敵方的陷阱之中。有人卻說公孫策比包拯聰明,他學識淵博,聰明絕頂。對於包拯與公孫策誰聰明的問題,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全憑個人喜好。一個稍微客觀的說法是:包拯是大智慧,而公孫策是小聰明。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包拯比公孫策聰明瞭。每個人對一個人聰明與否的判定都不一樣。所以不能用一方的觀念來判定這個人聰不聰明。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從全域性來看,才能最準確的說明這個事情。包拯和公孫策誰聰明,就看是以什麼為基礎做的判定了。
歷史上的公孫策
公孫策是《包青天》系列的電視劇中頗為重要的人物。在影視劇中,公孫策是“包青天”的得力助手,他才貌雙全,與展昭一文一武,是“包青天”的得力左右手。那麼,歷史上的公孫策是不是和影視劇中的形象是一樣的呢?
歷史上的公孫策其實並不存在。他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文學人物,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古典名著《三俠五義》是清朝的石玉昆所寫,主要講述的是北宋宗人年間,包拯在定遠縣任職,執掌開封府,在眾多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包拯審奇案、平冤獄、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三俠五義》是古典長篇俠義小說的經典作品,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而公孫策就是《三俠五義》中,包拯執掌的開封府中的六品主簿。
作為“包青天”包拯的得力助手,公孫策在包拯辦案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更有效地審問犯人,製造了刑具杏花雨,還為開封府製造了龍虎狗三口銅鍘,成為開封府的經典。
除此之外,公孫策醫術高超,為包拯判案提供了很大幫助。他學識淵博,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曉,是個驚才豔豔的人物。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被包拯折服之後,心甘情願的成為了包拯的摯友,為包拯能夠成功判案提供了有力條件。
歷史上的包拯,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歷史上的公孫策是不存在的,他是石玉昆在他的《三俠五義》中創造的純架空的虛構人物。
公孫策的綽號
公孫策在現實的歷史上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出自清代石玉昆之手,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中虛構出來的人物。他除了大名公孫策之外,還有很多綽號。你們知道公孫策的綽號有哪些嗎?下面就來看看那些公孫策的綽號吧。
公孫策的綽號有阿策、公孫先生、公孫大哥和公孫公子等。在影視劇中,公孫策的形象一直都是那種書生形象。溫文儒雅的氣質,俊朗的外貌,加上淵博的知識,更是精通醫術,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就是開封府的六品主簿,包拯的得力助手。
公孫策性格沉穩,行事穩重,為人謙虛,作為包拯的得力助手,又是包拯的摯友,在於包拯對話時,時常謙虛的將自己稱作“學生”,包拯和展昭等人都尊稱公孫策為“公孫先生”。
除了公孫先生之外,也有人將公孫策稱作公孫大哥、公孫公子的。這些都是以公孫這個複姓為首,加上稱謂來稱呼他的。而阿策則是以公孫策的名來稱呼公孫策的。指的都是公孫策這個人。
無論公孫策的綽號是什麼,那都是一種對公孫策的稱呼。而稱呼的不同,也就代表了這個人與公孫策的親近程度,還有尊敬程度。像阿策就更像是親人之間,長輩對小輩的稱呼。公孫公子就像是第一次見面或是不太熟的情況下,對公孫策的稱呼。公孫先生和公孫大哥都是尊稱,公孫大哥就更為親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