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真正原因是什麼

  “烏江自刎”出自《史記》中的《項羽本紀》,講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戰敗後在烏江自刎的故事。時至今日仍然是人們爭論不止的話題。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項羽之死真正原因介紹

  項羽兵敗烏江時,他拒絕了烏江亭長的船。面對身後的叢林干戈,他選擇自刎而死,耳畔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體現出項羽至死的時候還將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己時運不濟,但真的是時運不濟嗎??

  有人說項羽最大的失誤是在鴻門宴上未聽從范增之言,放虎歸山,所以才招致最後的失敗。還有人說是因為他缺乏謀略和視野,那麼呢?鴻門宴上項羽放走劉邦,未把握正確的時機,確實是招致他最後失敗的原因。但是他性格上的弱點卻貫穿了他一生。他無意改變性格,這對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英雄來說是致命的缺憾。

  從他“富貴歸鄉”、“鴻門宴遂聽從項伯言而善遇劉邦”可以看出他目光短淺、自滿自得、足勇少智的性格缺陷。這些性格導致他再強也只能是個叱吒風雲的而已,無法成為一名胸懷天下的君王。這便是項羽之死的真正原因。他真正的失誤並不在於殺沒殺劉邦,也不在於時機不對的緣故,而是在於不能克服自身的性格弱點,這是一個英雄的悲哀。

  有關楚霸王項羽的寺廟介紹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英雄蓋世的人物,更是秦朝末年滅秦的主力軍,曾經帶領著自己的隊伍取得了一場又一場戰役的勝利,說其是一位常勝也不為過,其勇猛善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堪稱無人能比,後人對項羽的紀念也有很多,下面就介紹一下項羽廟的情況。

  項羽廟位於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鳳凰山,又被稱為項亭、項王亭、楚廟、霸王祠等,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在烏江自刎身亡,當時的人民出於對項羽的崇拜將項羽的血衣和殘骸埋葬在這裡,成為衣冠冢。後人在衣冠冢附近建立亭子祭奠項羽,後人稱為項亭。唐朝初年的時候人們在這裡建立了祭祀用的項羽祠,公元762年,書法家李陽冰為項羽祠題寫了“西楚霸王靈祠”的匾額。公元841年,當時的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並序》內稱:“自湯武以干戈企業,後之英雄莫高項氏,感其伏劍此地,因此,賦以吊之。”由此可見項羽廟在當時已經是非常有名的一處古蹟,就連當時的宰相也曾經來到項羽廟憑弔。

  之後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了《項王亭碑》,公元1159年,當時的官府將項羽廟更名為“英惠廟”。現在的項羽廟經過歷代的修葺與擴建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已經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很多人都來到這裡憑弔這位曾經輝煌一時的霸主,現在項羽廟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因為只有歷代的皇帝宗祠才可以擁有一百間的宗祠,項羽畢竟不是一代帝王,所以給與其99間半也算是對這位霸主的尊崇了,項羽廟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還有石獅、旱船、鍾、鼎、碑等文物。

  項羽殺死秦朝繼位者子嬰的事件

  史料記載項羽殺子嬰的過程是,項羽進入咸陽城之後,對城內進行大肆的燒殺搶掠,秦都城被付之一炬。項羽殺了子嬰,但是不是為了個人仇恨,項羽主要是痛恨所有帶有秦國符號的人或者事物,秦國是導致項羽家破人亡的人,他的祖父和叔父都死在秦國手下,他視任何秦國人都為殺父仇人。揹負著血海深仇的項羽被感情左右,我們從後來他殺了子嬰之後屠殺秦都城的行為也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咸陽在軍事上已經沒有任何必要了,項羽只能用殺了子嬰和燒了咸陽這種方式發洩心中的怒火,緩解自己對於秦朝的仇恨。

  促使項羽殺子嬰的還有劉邦的行為,當初鴻門宴出現的原因就是劉邦先出現在了咸陽,並且俘虜了子嬰,但是經過鴻門宴之後,劉邦在宴會上承諾會把咸陽讓出來,理所當然的,咸陽曾經的主人,現在的俘虜子嬰也就交到了項羽的手上。劉邦不殺子嬰,不代表他就那麼幸運能夠活下來,迎接他的還有項羽的怒火,有一種說法就是劉邦故意將子嬰交給項羽。項羽沒有攻破咸陽,雖然後來也佔領了咸陽,但是性質是大不一樣,那是劉邦掃蕩過一遍的地方,劉邦深知項羽性格,只有留下子嬰轉移視線才不至於和項羽對上。

  霸王項羽舉鼎的原因

  項羽為什麼舉鼎?有兩個流傳至今的民間說法。第一個版本是在秦朝末年時,隨著陳勝、吳廣等農民起義爆發,24歲的項羽與其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反秦,為了擴充其實力,項梁派項羽前往籠絡桓楚齊力反秦,起初桓楚有意刁難於他,命他舉起院中千斤重的大鼎便可與之協同起義,項羽起初讓桓楚手下四名彪悍勇士合力舉鼎,但未能舉起,而後項羽擼起衣袖大喝一聲一舉將大鼎舉至頭上,並且三起三落,桓楚見項羽如此威猛便答應與其合兵反秦。

  除此之外,解釋項羽為什麼舉鼎的另一版本是一則愛情故事,項羽在少年時代曾路過沭陽的虞家溝,在池塘邊救起了因採摘菱角而落水的姑娘,這個姑娘便是日後陪伴項羽身側的虞姬。在項羽走後,虞姬一直惦念著這個身形高大的救命恩人,後來虞姬的哥哥四處奔走打探,在廟會中看到一個將銅鼎舉過頭頂的青年神似虞姬的恩人,最終他在梧桐巷找到了項羽,在談話結束時他邀請項羽到他家做客,虞姬看到哥哥帶回的這個人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恩人,更是欣喜萬分。虞姬父母見他二人郎才女貌,便擇日讓他們成婚,之後虞姬跟隨項羽征戰南北,形影不離,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