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兩河流域的介紹

  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或兩河文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現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帶,北部古稱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而巴比倫尼亞北部叫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

  這一帶遠古時期居住著許多種族,是乾旱區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發展了灌溉網路,形成以許多城市為中心的農業社會。

  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為世界發明了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個城市,編制了第一種法律,發明了第一個製陶器的陶輪,制定了第一個七天的週期,第一個闡述了創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話。至今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遠古文字記載材料

  兩河流域位置

  兩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希臘文,意為“兩河之間”,現伊拉克境內***。北接亞美尼亞高原,南臨波斯灣,東與西伊朗山脈為界,西與敘利亞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新月沃土是指兩河流域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兩河流域的定期氾濫,使兩河沿岸因河水氾濫而積澱成適於農耕的肥沃土壤。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約旦河、敘利亞、兩河流域,由於在地圖上好像一彎新月,所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考古學家詹姆斯佈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這一大片的土地稱為“新月沃土”。新月沃土上有三條主要河流,約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共約40~50萬平方公里。

  兩河流域歷史起源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氾濫而積澱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稱為“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氾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爾人發明了太陰曆,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併發明閏月,與太陽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漢謨拉比法典》公元前4000年,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為公主而建的。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中世紀時整個野蠻的歐洲。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792,漢謨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佈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共有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公元前6***,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公元前605年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終於在公元前538年,被位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所滅。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便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