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化遺產議論文範文示例

  中國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遠而流長,人們要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讓子孫後代享受這些文化遺產。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保護文化遺產議論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保護文化遺產議論文篇一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每個官兵都在讀中國的《孫子兵法》。或許,有人疑惑,一個科技如此強大的軍隊,為何需要《孫子兵法》呢?其實不然,這正體現了《孫子兵法》的價值。美國人接受了《孫子兵法》的價值,並懂得引進和運用,而作為中國人自己是否更應該去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接受古人的薰陶,傳承中國的優秀文化呢?

  唐朝時期的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鼎盛時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時期中國閉關自守,使中國與西方先進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並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令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和火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用來測風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卻用指南針確定航向周遊世界甚至侵略中國,用火藥做炮彈、子彈擊垮清朝政府自認為堅不可破的城牆,並盜取中國珍貴文化遺產。於是,變出現了現在,圓明園獸首在海外拍賣的事件。因此,對本國文化過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個小偷,竟然可以這樣公開拍賣他曾犯下的罪行,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現代的青年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抱以鄙視的態度,很多人對外來文化盲目推崇,熱衷於美國大片,盲目追趕時髦,追求外國名牌,總認為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也許外國的一些東西確實好,一些科技確實比我們先進,如果是好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學習,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說:“你是一隻豬,不要因為貼了一隻時髦的標籤就以為自己不是豬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國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輕人痴迷於日劇.韓劇,而韓國卻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申請成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小學生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難道說,以後我們吃粽子的時候,要告訴我們的後代,這是韓國的節日嗎?

  中國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遠而流長。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譭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詩經》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待人處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的文化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鄭和七次下西洋到現在遍佈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有義務好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那些並未瞭解的文化,應丟棄戒備之心,嘗試接納和吸收其中的精華,將中國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享受祖先留給他們的文化財富。

  保護文化遺產議論文篇二

  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至今卻冰消瓦解。那煙籠寒水月籠紗的秦淮河凝結了太多的惆悵和憂傷。漫天卷著風塵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站在歷史的彼岸,透過迷濛的雲煙,我試圖回望遠逝的年代裡的點點滴滴。

  滄海的變幻,桑田的輪迴,我心情激盪。曾幾何時,曾在何處,久違了的滄桑?這兒,一千多年前,曾經驗證過人生的壯美,藝術情懷的弘廣。

  記憶中的秦淮是:一冊《板橋雜誌》——滿紙水流花靜,道盡秦淮舊事;一篇《影梅庵憶語》,一字一淚哭成,終結成才子佳人風月情懷;一曲《哀江南》,吊秣陵,吊舊院,吊秦淮,歌別大明王朝!

  記憶中的秦淮是:傾國名姬陳圓圓,風流女俠寇白門,長齋繡佛卞玉京,豔豔風塵董小宛,風骨嶙峋柳如是……

  記憶中的秦淮是: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獨坐撫瑤琴,黃鸝亦似知人意,柳處時時弄好音!

  ……

  滾滾秦淮河水載著淚水來到今朝——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濃妝豔抹的時髦女郎,川流不息的長龍車隊……擠在人群之間,我聞到的只是沾滿銅臭的氣息,聽到的只是聒噪爛俗的解說詞。秦淮水中的菸頭和紙巾,我不知道這是現代人給它的見面禮,還是秦淮文化的傷逝。

  當文化在靈魂與金錢之間遊離,當古物在歲月和現代中徘徊,當藝術在天堂與地獄間涅槃——我無法面對所謂的“保護利用”,它是對秦淮另一番摧殘,另一種折磨。大量的旅遊者,大量的孔方兄,紙醉金迷的世界讓世人迷失了本性。高樓聳立下,燈紅酒綠中,火樹銀花叢,我能觸控到繁榮下有無法掩飾的蒼白,我能感受到喧囂裡有深深的無奈。

  秦淮,想依偎在你身邊,為你抹去因霓虹燈刺眼而流出的淚;秦淮,想靠在你身後,為你擦去因人來人往而染上的塵;秦淮,那如夢般美好,如少女般羞澀的秦淮,你能告訴我,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真怕有一天,我只能對著記憶的秦淮默默哭泣。

  所有人都停下來吧,讓秦淮靜一靜!

  但願有一天,能讓飄蕩在都市喧囂間的惆悵和無奈都收伏在無數清雅的鎮邑間,而秦淮河水又重新在文化意義上走向充實,只有這樣,中國文化才能在文化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實現雙重獨立!到那時,風景旅遊和人物訪謁會融為一體,煙雨秦淮的動人景象又會經常出現,整個秦淮文化也就會鋪展出文化座標上的重巒疊嶂。

  不禁一嘆:讓秦淮靜一靜吧!

  保護文化遺產議論文篇三

  一座古老的木橋,有著“人跡板橋霜”的蕭索蒼涼,有著“小橋流水”的茫然悵惘,它承載了無數遊子的鄉愁,更代表一種深厚動人的文化。

  一條古老的街道,有著江南女子溫柔的思念,有著詩人一生的寄託,它是無數人心靈的故鄉,散發著千年文化動人的芬芳。

  在很多地方,我們流連的,不僅僅是風景;我們欣賞的,不僅僅是風光;我們感嘆的,是這風景中蘊涵的深情。它鏤刻在風雨中,它鑲嵌在枝頭花間,它甚至瀰漫在空氣裡,讓每一個經過的人駐足,讓每一個遙望的人感動……這些蘊涵千年燦爛的古老遺址,留給我們太多的懷念與思考。

  但當有一天,古老的板橋穿戴一新,古老的街道換了新顏;但當有一天,在板橋上看不到遊子的思念,古老的街道上也消失了江南女子惆悵的身影,我們還剩下多少感動,多少懷念?在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應該留下一些真實的聲音和真實的面貌,因為我們需要一面鏡子,能讓我們心存感動與感激,能讓我們反顧自己和我們生活的年代。

  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部關於龐貝古城的記錄片。那種寂靜,那種肅穆,讓人感到的除了震撼,更多的是對人們面對死亡而表現出高尚品格的感動。老人為了保護孩子,用自己的身軀擋住岩漿;藝術家為了保護作品,將自己畢生的心血放入懷中……一場災難,一個繁華的城市變成了一座廢墟,而幾百年後,我們在廢墟中感嘆人性的光輝,這使我不禁想向那些挖掘龐貝城遺址,並將其儲存原貌的考苦工作人員表示敬意。因為他們的深謀遠慮,讓我們幸運地目睹了這座偉大的廢墟以及廢墟中的深情。懷念是一種情感,但更多時候是一種智慧,一種對文化保護的智慧。面對古老的廢墟,我們所要做的不僅僅只是懷念,而是要用智慧去保護。

  曾在旅途中,驀然望見一座板橋就那麼靜靜地橫在流水上,橫在兩岸無邊的寂寥中,恍如一個夢的影象,充滿憂傷;又彷彿一位遊子,眺望故鄉,滿懷思念。古橋雖然已破敗不堪,雖已搖搖欲墜,但當其戰勝時間,橫在一片寂靜中,它就成了一個恆久的人生場景,一種闊大深遠的文化遺存。所謂文化遺產,它可以是黃河長江,可以是古老樓閣,可以是流水人家,也可以是一徑古橋。它們隱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聲無息,需要我們的細心關注。遺產的保護,不僅要靠專家們的努力工作,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去關心、去珍惜。

  當消散的記憶在廢墟中陳列,當漫漶的輝煌在廢墟中寂寞,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記憶收集,將輝煌收集,以最虔誠的心態去保護它們。此時,我們所要保護的,不僅僅是一座座廢墟,一座座古橋;我們所要保護的,是這滄桑背後的深情,我們所要珍惜的,是這寂寥背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