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打破常規併成功的經典事例

  成功和失敗最大的差別在於想法。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勇於打破常規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勇於打破常規併成功的事例篇一

  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軍事家孫臏就是一個例子。大將軍田忌和齊威王賽馬時,就是因為孫臏善於觀察,勇於打破常規,讓大將軍田忌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結果反敗為勝。是呀,創新,可以讓我們得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只要你打破了常規,別人所做不到的,你做到了,你的一生將會永遠改變。高斯他總是孜孜不倦地計算著,白天夜晚從不懈怠,沒錯,當其中一扇窗子關閉時,另一扇窗子將會開啟。只要你肯去做,去創新,去打破常規,你就能像高斯、阿基米德一樣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勇於打破常規併成功的事例篇二

  一位做建材生意的小夥子到廠家進貨。驗貨時,小夥子看見車間一個角落裡堆著許多破損的地板磚,就問:“它們怎麼堆在這裡呀?”銷售科長說:“這些地板磚是在生產或搬運過程中不小心被弄壞了邊邊角角的,因此成了廢品,還沒清理掉。”

  小夥子撿起一塊地板磚,發現這些地板磚花紋精美,色澤亮麗,質地也很好,不由得感嘆:“就這麼扔了,怪可惜的。”忽然,一個想法浮現在他的腦海裡:現在住房裝修離不開地板磚。目前,市場上的地板磚都是常規品種,而新房裝修時要用到一些其他規格的地板磚,在市場上很難買到,只能在現場進行切割。這樣不僅麻煩,還造成了一定的浪費。要是把這些破損的地板磚加工成特殊規格,一定可以變廢為寶。

  於是,小夥子對銷售科長說:“我想把這些破損的地板磚低價購買回去,你看怎麼樣?”銷售科長一聽,哈哈大笑:“你是我們的老客戶,這些地板磚,你要就送給你了,還談什麼錢不錢的。況且,我們正打算花錢僱人將它們弄走,剛好省去了我們許多的麻煩。”

  小夥子把這些破損的地板磚拉回了家,又買了幾臺切割機,按照裝修的要求,自己設計成十幾種不同規格,對破損地板磚進行不同形式的切割,然後,配合普通規格的地板磚一起出售,讓顧客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挑選。顧客聽到訊息後,紛紛前來購買,有的顧客還跟小夥子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小夥子的地板磚門市部很快就門庭若市了。

  初試成功後,小夥子通過合同,回收了多家地板磚生產廠的“廢品”,加工出售這種“特殊規格”的地板磚。由於他摸準了地板市場的空白,敢於突破常規,從而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很快便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老闆。

  勇於打破常規併成功的事例篇三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9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比薩斜塔作實驗場。

  那是1590年的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一些,是實心的,另一個輕一些,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不會有錯的!”但伽利略毫不理會。

  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 “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祕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其實,這個實驗人人都會做到,但為什麼別人不去做,甚至反對這樣做呢?那是因為他們對創新思維產生了嚴重的惰性。可見, 只有打破陳舊,才能創新未來。

  勇於打破常規併成功的事例篇四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

  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

  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