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法運動的簡介

  護法運動護衛的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但以失敗告終。護法運動失敗後,舊民主主義革命宣告終結。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護法運動的分析

  中文名稱:護法運動

  參戰部隊:護法軍政府、北洋軍、西南軍閥

  戰爭結果:護法運動失敗

  時  間: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21日

  地  點:湖南、湖北、四川

  人  物:孫中山 唐繼堯 陸榮廷 段祺瑞

  護法運動的詳情

  召開非常國會

  1917年7月,皖系軍閥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絕恢復中華民國國會和臨時約法。孫中山在廣州發動護法運動。8月18日,孫中山在黃埔公園宴請國會議員,商討召開國會問題。考慮到來粵議員不足法定人數,決定效法法國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級代表舉行國民議會的先例,召開“國會非常會議”***俗稱“非常國會”***。8月25日,“非常國會”召開。會議決定在廣州成立軍政府,以孫為軍政府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孫以大元帥名義通電否認以馮國璋為總統、段祺瑞為國務的北京政府,號召北伐。

  和戰反覆不斷

  1917年10月6日,北洋軍和湘南護法軍在湘潭西倪鋪接戰,護法戰爭正式爆發。南北兩軍在湘南激戰了一個多月。20日護法軍輕取長沙。與此同時,唐繼堯為首的滇係為對抗吳光新率領的入川北洋軍,也組成滇、黔聯軍,於1917年12月3日攻佔重慶。1917年11月22日,馮免去國務段祺瑞,任王士珍為國務,段祺瑞內閣再次倒臺,直皖兩系公開分裂。25日馮國璋頒佈南北停戰令。

  此舉在護法陣營內部引起不同的反響。孫中山始終堅持護法,反對南北調和,然而以擴張實力和地盤為目的的桂、滇兩系,在分別控制了湘、川兩省後,便不顧孫中山護法運動的宗旨,很快和直係軍閥妥協。滇系軍閥則採取兩面派手法,一面慷慨陳詞,表示堅決護法,敷衍孫中山;一面又與陸榮廷沆瀣一氣,彼此呼應,下令駐川滇軍停戰。

  在段祺瑞及其心腹徐樹錚的策動下,13省督軍代表連續召開兩次天津會議,強烈要求馮國璋明令討伐西南。馮被迫讓步,下令部隊南下伐湘。3月18日,北洋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率部攻佔岳陽。護法軍在湖南戰場接連失利。26日,吳佩孚佔領長沙。8月,吳佩孚通電主和,公開攻擊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實亡國之政策”。直系將領紛紛響應。8月下旬段祺瑞被迫命令前線各軍暫取守勢。

  破壞護法宗旨

  1918年1月,由桂系軍閥發起,成立護法各省聯合會議,試圖成為與軍政府抗衡的另一政權機關。2月,又由國民黨穩健派人士出面,正式提出改組軍政府的主張,其中心用意在於改大元帥單獨首領製為若干總裁合議制,以排擠孫中山。4月10日,滇系軍閥唐繼堯率先通電西南各省支援這一主張,20日非常國會選舉唐紹儀、唐繼堯、孫中山、伍廷芳、林葆懌、陸榮廷、岑春煊七人為政務總裁,以岑春煊為主席總裁。改組後的軍政府完全由桂、滇軍閥及其附庸政學會所控制,護法成為空名。至此孫中山認識到依靠軍閥不可能達到護法救國的目的,遂於次日離開廣州,護法運動宣告失敗。

  護法運動失敗的原因

  現在的國人說到孫中山,首先想起的必然是辛亥革命和三民主義,其次便是護國運動以及護法運動。護法運動最終遺憾地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根本原因在於中國資產階級因的階級侷限性,即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使他們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直接原因則在於桂、滇兩系軍閥不僅在護法戰爭中勾結直系罷兵議和,破壞孫中山護法宗旨,而且還拉攏國會中的政學會分子和國民黨穩健派破壞護法軍政府,排斥孫中山,企圖攘奪護法運動的領導權。如1918年5月20日非常國會選舉唐紹儀、唐繼堯、孫中山、伍廷芳、林葆懌、陸榮廷、岑春煊七人為政務總裁,以岑春煊為主席總裁的行徑,就直接體現出改組後的軍政府完全由桂、滇軍閥及其附庸政學會所控制,護法已成為空名。孫中山也因此看透了西南實力派名為護法、實為爭奪地盤的面目,認識到依靠軍閥不可能達到護法救國的目的,遂於次日離開廣州,護法運動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