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官職有哪些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它的強大不僅僅由於它廣袤的國土、更是由於它豐富的文化,這其中就包含著政治思想的傳承,西周時代的政治思想以及官職制度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周朝官職:三公和太宰

  西周的最高官職是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其下分設六卿、五官等。由於三公之類的官職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諸侯的,而諸侯們在出任周朝大臣的時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國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執掌中央權力的是太宰,太宰本來是王室的家庭事務總管,因親近統治者,所以從夏商以來太宰的地位一直處於上升的趨勢中,在西周可以說達到了頂點。

  在非常時期,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為其本人所掌握的強大武力而發揮著實際的執政權力,周成王初立之時,以“召公為保,周公為師”,周公旦“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直到七年後成王成年,周公才還政於成王。此間,周公、召公數次以成王的名義徵發諸國兵,平定管、蔡、武庚的叛亂,重新徵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亂的東方五國,權力實際上超越了當時的周成王。《史記·周本紀》說“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由此可見三公的權力。成王年幼時,周公為了很好的保護和照顧成王,還兼任了太宰,總領王家事務,這也是後來太宰權力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春秋時期,周朝的執政者稱正卿、冢宰,其下間有一二副職,稱介卿。平王東遷之後,一直以鄭國的國君***伯爵***為正卿。後來周王奪取政權,並由此和鄭國開戰,之後的中央設兩名卿士,以右卿士為首。春秋中後期,王室日漸衰落,中央執政者是所謂的伯。這裡的伯不是伯爵的意思,而是受周天子授權管理諸侯的特別職務。出任伯的,都是諸侯中武力強大、道德高尚而為諸侯所敬畏者。歷史上總共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五位,稱春秋五霸。這些受命稱伯的諸侯對外以周天子的名義統帥諸侯、對內以“伯父”、“伯舅”的名義代天子理政。周朝固有的卿士等已經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動。戰國時代,王室衰微,已經失去了中央政府的地位,成為一個很小的地方政權。

  周朝官職:六卿、五官、宮內官

  六卿、五官分掌國家事務,在他們之下是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等較為低階的官員。大都,管理諸侯以及周天子宗親們的采邑;小伯,管理卿、大夫的采邑;藝人,泛指有專門技術的如卜、祝、巫師、工師等官員;表臣百司,泛指在六卿、五官府上執行具體事務的低階官吏;太史,撰寫國史、記錄周天子和百官舉止,草撰周天子的冊命;尹伯,位次五官的總執行官;庶常吉士,位次大夫,是最低階的世襲官員。

  周天子除了朝臣之外,還保留了很多專門管理王室內務的官員,如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僕、百司、庶府等。虎賁,周王的禁軍;綴衣,管理王室的衣服裝飾,與後世的尚衣相仿;趣馬,管理王室車馬;小尹,總管一類事務的王室總管;攜僕,管理王室日常使用的各類器物;百司,執行各類勤雜事務的小官吏;庶府,管理王室財物。

  周朝官職:內廷官

  主要有宰、臣兩類。這些官員主要處理商王的私人事務,包括其私人領地、以及王官內部的管理等。宰的地位非常高,特定的情況下作為商王的代表直接處理政務。《史記·殷本紀》記載,殷高宗武丁,「三年不言,政事決於冢宰」。臣的種類很多,有負責農耕的、有負責內廷供奉的、有負責祭祀的、有負責警衛的、也有管理商王私人軍隊的。臣的級別也很不相同,有些是商王的親族、有些是來自臣服的部族、甚至有些屬於奴隸的身份。不過,作為臣的奴隸很多成為顯赫的大臣,如商湯時的伊尹,武丁時的傅說,都從奴隸晉升為宰相。

  周朝官職:外廷官

  即處理國家事務的官員,以尹為長,另有卜,作冊,亞服等各種名目。尹相當於後世的宰相,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尹。伊尹,姓伊名摯,尹是官名。伊摯曾「為有莘氏媵臣***陪嫁的奴隸***」,得到商湯的賞識,「湯舉任以國政」。《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湯死後,繼承王位的外丙、仲壬相繼死去。伊尹立湯的嫡長孫太甲為王。太甲即位後,違背商湯所立的法度,暴虐無道,於是伊尹把他放逐於桐***河南虞城東北***,由伊尹代王施政。三年以後,太甲認識了自己的過錯並有所悔改,伊尹才把他迎接回來並「授之政」。伊尹的兒子伊陟,也身居高官,「帝太戊立伊陟為相」。

  卜、作冊都是宗教官員,相當於羅馬時代的祭司,但是地位遠不如羅馬祭司來得高。其中卜作為大祭司,權力比較大,作冊的職務與後世的史相當,是負責記錄的官吏。亞服是武官,統帥軍隊,有亞,多亞,大亞之分,但是具體職務與等級區別不詳。商朝的武官還有射***統帥弓箭手***、犬***負責商王的田獵***、戍***要地駐屯軍長官***等其他稱號。

  《周禮》典制

  《周禮》所述的周朝體制十分精密、巨集大,因此受到後人的質疑,認為是後人託古所作。按照《周禮》的記載,周朝的中央政權的組織是以冢宰為首的天地四時六官制度。

  周朝官職:天官冢宰

  “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冢宰的屬官稱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為官名,卿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個名稱的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職責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撫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誥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可見冢宰實際上相當於首相的地位。

  周朝官職:地官司徒

  “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司徒的屬官稱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鄉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賦稅事務。

  周朝官職:春官宗伯

  “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宗伯的屬官稱為“禮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諸侯的堞譜、繼承、祭祀事務。小宗伯管理太廟神主事務。

  周朝官職:夏官司馬

  “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司馬的屬官稱為“政官”。包括大司馬卿一、小司馬中大夫二、軍司馬下大夫四、輿司馬上士八、行司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馬官就是統帥周天子的軍隊。

  周朝官職:秋官司寇

  “帥其屬而掌邦禁”,司寇的屬官稱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師下大夫四、鄉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官的職務就是管理刑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