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提姆海戰的戰爭背景介紹

  公元前31年9月2日,阿克提姆海戰爆發。羅馬統帥阿格里帕率領260艘戰船,在希臘西海岸迎戰安東尼率領的220艘戰船。此次海戰成為安東尼與屋大維斗爭的決定性戰役。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阿克提姆海戰的戰爭背景

  阿克提姆海戰發生於公元前31年9月2日,是古羅馬屋大維和安東尼為爭奪國家最高權力的海上決戰。公元前42年,“後三頭” 除掉了刺殺凱撒的共和派勢力之後,內部爭奪加劇。公元前37年,安東尼與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結婚。並公然聲稱將羅馬東方行省部分地區贈予她和她的子嗣。公元前36年,屋大維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坐鎮義大利而與東方的安東尼對峙。屋大維趁機慫恿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宣佈安東尼為“祖國之敵”,並向埃及女王宣戰。

  公元前32年,安東尼率領6萬步兵、1.5萬騎兵、15萬海軍水兵、500艘戰船***其中一半是埃及海軍***直撲雅典。而此時屋大維也已作好了充分準備,他動員所有的軍隊和船隻,總計步兵80000人、騎兵1.2萬人、戰船400艘。其中陸軍由他親自率領,艦隊則由阿格里帕指揮,他們分別集中在義大利東南部布倫的西和塔蘭託港。

  屋大維的戰船上裝備有一種叫“鉗子”的新武器,這是把一塊跳板外面包上鐵皮,一頭裝有鐵鉤,另一頭拖有繩索,進攻時,用弩炮把“鉗子”投射出去,用鐵鉤把敵艦拖近船舷作戰。由於“鉗子”有鐵皮包著,敵人既無法砍斷跳板,又無法割斷後面的繩索。這種武器可發揮羅馬軍隊陸戰實力強大的優點,是海軍武器的一個進步。而安東尼的戰船則比較龐大,有的戰船高出水面三米以上,有多層槳架,每支槳最多需十人划動。船上裝有旋轉的“炮塔”。船的兩側備有木材“裝甲”,以防敵艦衝撞。安東尼的艦隊共分八個支隊,每個支隊有一小隊偵察船伴隨。整個艦隊分別配置在希臘西部海岸一帶,主力位置在阿克提姆海角。它位於普雷佛扎城以南,安布臘基亞灣狹窄出口處南岸。

  阿克提姆海戰戰役經過

  在希臘西海岸,夏季的風上午總是從海上吹向大陸,到中午就轉為西北風,風力相同。安東尼根據這個規律制定了作戰計劃。他把實力最強的艦隊集中在右翼,利用轉向的風力迂迴到敵人的左翼搶佔上風,利用上風和艦船的優勢與屋大維的艦隊進行決戰。他認為屋大維的艦船較小,而且又是逆風作戰,這樣就可以迅速擊敗屋大維。一旦屋大維的艦隊被擊敗,他的陸軍就會因缺少運輸船隻和糧食而不戰自亂。這樣安排,安東尼認為萬一失利也可順風逃跑。為此,他命令各艦攜帶風帆***當時作戰都是划槳進退,一般不帶帆***,甚至連戰爭費用也一同裝在船上。

  然而,這個美好的作戰計劃,由於一個逃兵的出現而全部落空了。正當安東尼高興地打著如意算盤時,屋大維聽到了這個逃兵的報告。之後,他決定將計就計。他把艦隊在海面上分左中右三部成一線展開,各由阿格里帕、阿倫提和自己指揮。他們面對普雷佛扎海峽,等待著安東尼的艦隊駛出港灣。

  公元前31年9月2日正午,海上颳起了常見的和風,大戰也隨風而至。安東尼的右翼和阿格里帕的左翼同時向對方側翼迂迴。不一會開始交戰,安東尼的士兵不斷用機械或手投擲巨石、弩箭和帶倒刺的鐵標槍。阿格里帕率領左翼戰船,充分發揮船體輕、機動性好的優點,避開安東尼艦隊的遠端矢石攻擊,猛烈撞擊敵艦,將其擊沉。一次不成,立即退回,重新組織再次撞擊。駕駛人員和搖槳人員冒著極大的風險和疲勞,奮力划槳,時而進攻時而後退,時而分散時而集中;雙方艦船互相撞擊,有的撞擊船頭、腹部,有的破壞尾舵、槳板。海面上,大船小船混雜在一起,喊聲、號角聲和船板破裂聲交織在一起,戰鬥十分激烈。

  最成功的還是屋大維艦隊的“鉗子”。士兵們隨心所欲地選擇較弱的敵手,然後用 弩炮把“鉗子”投射出去,鐵鉤死死拖住敵艦,敵人砍不斷跳板,夠不到繩索,船上的步兵則趁機踏著 跳板跳到對方甲板上,用長矛、短劍殺死敵人,海戰頓時變成了陸戰。船上、海上血肉橫飛,到處是漂泊的船板和斷殘的肢體,鮮血染紅了海面。

  就在安東尼指揮右翼仍在苦戰之際,他的中央和左翼艦隊感到勝利無望,竟然掉頭向港內逃跑。埃及女王急忙指揮她的預備隊阻擋,可是哪裡知道她的預備隊不但沒有截住逃跑的戰船,反而轉舵回身,舉起他們的船槳,直接向屋大維投降了。安東尼眼睜睜看著逃跑的戰船一籌莫展,他最害怕的事終於發生了。安東尼知道敗局已經無可挽回,除了撤退沒有其他辦法可想。於是,他掛起了事先約定好的訊號旗,通知克里奧佩特拉,準備逃跑。 埃及艦隊接到訊號後,紛紛掛起船帆,不顧一切地穿過眾戰船,向廣闊的海面逃去。仍在激戰之中的安東尼的其他戰船,看到訊號後也放棄了戰鬥,扯起風帆,把 投射器等重機械丟入海中,以減輕負載,迅速撤離。一些沒有帶風帆的戰船,包括安東尼的旗艦在內,因為無法逃走,便重新組織力量,準備血戰到底。這時,屋大維的士兵情緒更加高漲。他們沒帶風帆無法追擊逃跑的敵艦,就死死纏住無法逃走的敵艦。他們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對殘餘敵艦的攻擊上:有的集中幾艘戰船,從四面八方同時撞擊一艘敵艦;有的猛力撞擊敵艦下層,折斷它們的長槳;有的通過接舷跳板衝上敵艦與敵人展開肉搏。安東尼艦船上的士兵竭力用船鉤推開敵艦,用斧頭砍殺衝上來的敵人,用沉重的矢石擊退靠近的敵船,砸死那些想爬上船來的敵軍。由於安東尼艦隊上的士兵拼命抵抗,屋大維的戰船遭到很大損失。於是屋大維命令艦隊撤離敵艦,改用火攻。

  不一會,千萬支火箭、扎著火把的標槍和發射器射出的塗有泊油的 木炭塊,從不同方向飛向安東尼的戰船。霎時,安東尼的一些戰船燃起熊熊大火,熾烈的火焰映紅了海面。安東尼的旗艦也被敵艦的“鉗子”死死鉤住了,他急忙爬上另一艘戰船,帶著殘存的四十艘戰船逃走了。這時,夜幕已經降臨,屋大維艦隊因為沒帶風帆,而且也看不清整個戰場,所以就沒有追趕。

  第二天,沒能逃走的安東尼的一些戰船全部投降。安東尼的陸軍看到海軍大敗,也都投奔了屋大維。

  阿克提姆海戰影響

  阿克提姆海戰的意義是深遠的,因為這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強烈碰撞,此戰的勝敗決定了雙方誰將成為誰的行省,而這對歷史走向是具有長遠影響的。

  阿克提姆海戰滅亡了曾經無比發達的埃及王朝,從此埃及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近代。而由於屋大維的勝利,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羅馬的救星,以後更建立了羅馬大帝國。羅馬帝國北起多瑙河,南到非洲***包括埃及在內的北非一帶***,西起比利牛斯半島,東到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半島,形成了古代史上一個最龐大的帝國,地中海都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 阿克提姆海戰,實際上是以屋大維為首的西方文明與以安東尼為首的東方帝國的較量。屋大維的取勝,使埃及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而羅馬才是帝國的中心。如果在阿克提姆海戰中安東尼取勝,可以肯定地說,羅馬和埃及的地位就要交換一下,安東尼會把首都建在亞歷山大城,而羅馬則只是安東尼帝國的一個行省。那麼歷史上輝煌的羅馬文明,也就到此為止,不會有以後的繁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