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蘭海戰有什麼意義

  日德蘭海戰時間持續時間不是很長,可是戰爭中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幾乎是達到了頂端,日德蘭海戰的殘酷性十分強。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日德蘭海戰的意義,希望你喜歡。

  日德蘭海戰的意義

  日德蘭海戰達到了大炮鉅艦主義的最高潮,不過,海上“巨無霸”的戰列艦的弱點在此戰中也暴露無遺。北海的制海權仍被英國人牢牢掌握,從戰略上 ,英國贏得了勝利。

  日德蘭海戰勝利的國家

  提到日德蘭海戰到底算是誰獲勝了,可能有人覺得是德國勝利了,因為從戰爭的損失程度來看,英國的人員傷亡和艦艇損失的比德國嚴重,我們便會覺得在日德蘭海戰中德軍勝利了,因為一般損失慘重的都是戰敗的一方。但在這場海戰中,卻不能這樣簡單的理解,我們要從戰爭的目的以及結果來看,因為日德蘭海戰的爆發就是因為英國和德國互相爭北海那片海域,才發起了這場戰鬥,所以我們要看最後這片海域規誰所有,持有者才是戰爭的勝利者。而不能僅僅憑藉武器裝備的損失程度來得出結果。

  在日德蘭海戰到了最後的激戰時刻,即便德軍策略得當,也打掉了英國的多艘艦隊,可是這並不代表德國就勝利了,因為德國沒有打破英國海上軍隊對德國的封鎖,所以說此時海上的主權還是歸英國所有,德國並沒有實現自己之前的目標。所以通過武器裝備以及海域的領地分析來看,後者才是決定戰爭誰輸誰勝的因素。

  德國取得勝利只是在戰術上的勝利,而戰爭勝負的關鍵還是在戰略上。英國在戰略上取得了勝利。因為在戰爭結束後,英國仍然掌握著北海等地的海域,所以說日德蘭海戰還是英國勝利了。

  日德蘭海戰給英國海軍的教訓

  日德蘭海戰對英國人來說是一場難得的勝利,卻也是一場十分悲壯的勝利。日德蘭海戰帶給英國海軍的教訓相當深刻,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戰略運籌失策

  英德兩國戰略決策者受陳舊軍事思想的影響,認為艦隊決戰是取得制海權最可靠、最簡捷的途徑。因此,在日德蘭海戰前,無論在裝備建設還是在編制訓練上,都以在決戰中殲滅敵主力艦隊為達成戰爭目的的最高手段,不惜花費巨資建造和編練龐大的戰列艦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雙方的企圖如出一轍,都試圖尋找戰機以一次艦隊決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然而在延續了兩年才達成的這場艦隊決戰後,雙方決策者才認識到,科技進步使新型海軍兵器不斷出現,海軍作戰手段也日益豐富,企圖通過一次決戰實現戰爭目的已不可能。

  正如戰後貝蒂上將斷言,英國正確的戰略不應是不惜任何代價力求使敵艦出戰,而是把它困在基地,這樣形勢對我更為有利。德國也認為,就是在海戰中取得最有利的戰果,也不能迫使英國和解。這一戰略調整對以後的戰爭產生了重大影響,隨後不久英德兩國的戰列艦雖沒有在戰爭中被敵人消滅,卻被自己的水兵或擱置於一邊,或沉入了海底。

  二是作戰指揮失誤

  戰前,英國海軍本來佔有客觀優勢和先機之利,可將計就計,巧打智取,提高作戰效益,但由於英軍前線指揮員連連失策,先是不分青紅皁白,盲目追殺德軍擔負誘敵任務的前衛艦隊;繼而又在主力交戰時畏首畏尾,放棄追擊逃竄之敵 的有利戰機;最後又沒有夜間決戰的決心和魄力,使得德軍有機會突破封鎖,返回基地。

  從上述情況人們不難看出,正確的作戰指揮關鍵在於審時度勢,量敵用兵,不被假象所迷惑,積極地進行有利的決戰,避免不利的決戰,趨利避害,因勢利導,能動地爭取戰 爭的勝利。力量的強弱和形勢的利弊只具備了勝利的可能,如果作戰指揮失誤,照樣要打敗仗。

  三是協同配合不力

  在這場激烈搏殺,險象橫生的大戰中,到處都有不和諧的音符。

  1、英國艦隊出發時,未通知“坎帕尼亞”號航空母艦,致使其沒有參加作戰,減少了英軍優勢。戰後,英國著名軍事家布賴恩·約翰遜指出:“‘坎帕尼亞’”號要是按計劃出發,它的飛機在海戰中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坎帕尼亞’號將會給艦隊司令發出至關重要的關於敵艦隊位置和航向的情報。但是,在戰鬥的緊要關頭,傑利科沒有得到這種情報,致使舍爾得以逃出英軍重圍。”;

  2、戰中,德國艦隊在偵察情報力量不足,經常被動挨打時,卻叫1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在基地睡大覺。這個錯誤與英軍未出動第一艘航母如出一轍,忽略了制空權的重要性與偵察對現代化戰鬥的重大作用;

  3、當英國艦隊奮力追殺德國艦隊時,主力戰列艦卻因航速慢而掉隊;

  4、當舍爾奮力衝出重圍,準備施放水雷阻止英軍追擊時,才發現全艦隊沒帶一顆水雷。

  這充分說明,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使作戰力量結構日趨複雜,單憑一兩件新式兵器並不能決定作戰力量的優勢,而需要各種參戰力量緊密協調配合,形成整體作戰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戰兵器的作戰效能。這場海戰充分說明,裝備先進的戰列艦,沒有 了其他作戰力量的密切配合,就成了浮在海上的巨大靶子。